(清穿同人)大清第一太子(73)
哎!他一叹,到底心疼没有责罚,哼了两声,转口说:“你今天在宫外又抓了个探子?”
“是!当时儿臣在二楼,他在大厅,距离太远,看不真切。但儿臣让小柱子装作好奇的模样混进人群。小柱子说他虎口和掌心都有茧。应该练过武。我听他说话,虽然口音已经尽量做了遮掩,但就是因为太过尽量,显得十分刻意。听起来别扭。
“席间用的是小酒杯,他大概是不太习惯,好几次用了碗。转头又似乎觉察到不妥,改了回来。可正是这一来一改反而让人疑心。再加之桌上菜品不少,他却独爱热锅子,小柱子说他尤其爱涮羊牛肉。我猜他是探子,却不是天地会的探子。他说来自西北,这话应该不假。”
只是恐怕不是西北边城,恐是漠西漠北草原。
康熙神色凝重起来,转头吩咐:“让顺天府尹交给刑部吧!”
刑部更擅长审讯,若是探子,移交刑部自然最好。但这就是康熙的事了,胤礽是不管的。他站在一边,百无聊赖,开始两只脚尖磨搓着打拍子。
康熙又将一封折子递过来:“这是刘太医写的,关于各地设医署的细则条款。这个建议还是你出的,你看看。”
胤礽粗略扫了几眼,连连拍手叫好。
康熙斜眼:“都好吗?你就没有别的提点?”
胤礽苦着一张脸:“汗阿玛,您又不是不知道。我鬼点子多,脑子一热就是一个想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您让我出点主意还行,要我完善细则,我是干不了的。”
康熙嗤鼻,抢过奏折在他脑袋上一敲:“你就是懒!”
胤礽讨好地笑:“哪有!张大人熊大人他们都夸我勤奋呢!汗阿玛,我是真觉得刘太医写得不错。”
康熙摇头,又一声叹息。大致是不错,但有几条过于理想化。可惜胤礽没看出来。到底还是太嫩了点。
胤礽眨眨眼,没有反驳。
这类场面近一两年里经常发生。起初是康熙在御书房与朝臣议事时,见胤礽偶有认真倾听的模样,便存了教导与考校之意,询问他的看法。慢慢地,这种行为变成了习惯。但凡康熙觉得有必要考一考的事情,都会问胤礽。
胤礽来者不拒,全都会说。有对的,也有错的。其中偶尔还会夹杂一点比较惊艳的。充分显示了自己的聪慧,却又让这份聪慧前面加上了稚嫩的标签,不至于光芒太盛引起天子的忌惮,反而让他心忧。
康熙将不可行的几条用朱笔圈出来,再交给胤礽:“你瞧瞧这几条!”
胤礽试探道:“有不妥?”
康熙瞪眼:“哪里不妥?”
胤礽挠头:“哪里不妥……嗯……儿臣猜的!汗阿玛既然特别标出来,肯定是不妥。至于具体何处,汗阿玛容儿臣回去好好想想。”
康熙:……
他只能将不妥之处一一指出。好在胤礽一点就通,倒也不会让他太头痛。父子二人一个教一个学,正是其乐融融的时候,慈宁宫小太监急匆匆跑进来。
“皇上!太皇太后吐血了!”
太皇太后?吐血?
胤礽瞬间脸色大白。康熙忙问:“出了什么事!今早朕去请安的时候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会突然吐血?”
“奴才不知!”
康熙咬牙:“要你何用!”
一撩袍子就走,胤礽赶紧跟上。
二人来到慈宁宫,一众宫女太监都站在殿外。康熙蹙眉,没来得及询问,掀帘子进去,转入内室,便听太皇太后说:“他才四十多岁,我一把老骨头还好好的,他怎么就……怎么就……”
语气里满是悲怆!
“皇玛嬷,这是怎么了?”
苏麻喇姑福身道:“五台山来信,那位主子不好了。”
五台山?那位主子?
胤礽瞪大了眼睛,卧槽!顺治不好了!
第32章
康熙脸色微变,瞅了眼身边的胤礽。
胤礽:???他真不是故意的!一听太皇太后吐血他就慌了,他也不知道是太皇太后因为顺治啊!如果早知道,他肯定避开,躲过这个秘密。
苏麻喇姑将五台山来信奉上。康熙看后,脸色有些复杂。信中言语不多,只说行痴大师病重,恐不久于人世,想与康熙见上一面,随后提出或可带上太子。
太皇太后哭着说:“我要去五台山!皇帝,我要去五台山!”
康熙忙不迭安慰:“孙儿陪您一起去!再带上太医!您别伤心,五台山的大夫医术没有太医好,让太医看看,或许就好了。”
“这么多年来,这是他头一回主动传信。若非……若非……”
太皇太后摇着头,喉头哽咽,再难言语。
顺治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她怎会不知顺治的性子。若非当真病入膏肓,他不会传这封信。想到此,太皇太后又觉得喉间腥甜,却恐康熙瞧见担忧,不允她前往,硬生生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