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大圣娶亲(213)
可是她这“稀薄”的恩宠,照旧是旁人拍马难及的。
宝钗入这宫门,从来不是为了给前人带孩子。
她要给薛家搏个锦绣前程,也为她自己挣个风风光光的未来。
只是这样的话却不能和黛玉实说,一来她未必能认同,再有也是不愿她在外头还日夜为她悬心。
黛玉果然想岔了,问她:“可是怕小殿下不习惯?”
宝钗从画缸里抽出一卷画,平铺在书案上,嘴里笑道:“说起殿下,我正要给你瞧呢,只怕又吓着了你。”
黛玉见那画上一个锦衣玉带的总角少年,眉如墨画、鬓若刀裁,婉转风流竟同宝玉小时候一般无二。
“常听人说外甥像舅,见了殿下才信实了。”
宝钗又翻出几首他写的歪诗,递给黛玉赏玩。
扑面便觉花团锦簇的脂粉气,遣词用句又爱用些奇、险的僻字,无端多出三分乖张气。
黛玉笑道:“从前我刚来京时,常听丫头们说起宝玉小时候的淘气性情,如今看来,便该是殿下这般了。”
“他生在这皇家,上有太上皇、太后慈爱,下有各宫仆婢顺从,圣上也事事由着他,再没有不顺心如意的。真不知道他哪里来那么多幽愤伤感。”
宝钗说着一叹:“少年不识愁滋味,无故寻愁觅恨罢了。”
他这样的秉性也不算坏事。
皇后母子地位稳固,若他不在花丛风月上贪恋流连,生了不该有的念头,只怕才是真的要万劫不复。
偏他并不是年少便有城府心计,更不是她教他韬光养晦,而是生来这样的脾性。
皇上能放心宠爱于他,也正是这个缘故。
——生来祥瑞,又不乱国本。
皇后能容他,同样是因为这个。等他大了,将来封个闲散亲王,既不碍着新帝什么,也能彰显皇家亲情。
不愿再想这些事,宝钗拉着黛玉在院中闲逛,将那奇花异草一一指给她看。
黛玉问:“你那冷香丸可还多着?如今还发病不曾?”
“说来也奇。”宝钗抚鬓一笑,“自入了这宫门,竟是从不曾再犯过。”
她一指那石榴树下,“那底下还埋着十余丸,从来不曾动过。”
黛玉点头,“既然痊愈了,那便是好事。”
宝钗凑近了她脸,促狭道:“怎么不把两个孩子抱来给我瞧瞧,我还想认个干娘呢。”
黛玉红了脸,“孩子尚小,每日不是哭便是睡,吵起来咱们哪还有功夫说话。”
她已是桃李年华、做了母亲的人,羞涩起来的风情却还同在闺阁里做姑娘一般。
若是她的夫婿不曾刻意爱护,不教她沾染人间疾苦,这份少女的纯稚天然,哪里还能葆有。
宝钗看在眼中,想起入宫前她谆谆劝黛玉莫要嫁入荣国府,只觉造化弄人。
只要有心,山海可平。
“薛娘娘。”
宝钗闻声望去,那翩翩少年郎兴冲冲跑来,手里捧着一盒新制的唇脂。
他那双多情的秋波里满是欣喜,却在瞧见薛娘娘身后那女子时凝住。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他混沌昏沉的脑中惊雷一响,木木走到近前,盯着那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似喜非喜的含露目,只觉心如擂鼓。
“这个姐姐,我、我曾……”
黛玉被那如痴如醉的目光看得一愣,宝钗率先察觉不对,当即喝道:“梵儿,这是你舅母!”
这少年人如遭雷击,直愣愣盯着黛玉那挽起的发髻,忽而腿上一软,就这么昏了过去。
伺候的人顾不得什么规矩不规矩,抢上来一把将人抱住,匆匆送入殿中,又派人快步去请太医。
宝钗和黛玉对视一眼,心里都觉古怪。
小殿下这一晕,各宫都要惊动,怕是皇上也要亲临。黛玉是外命妇,年纪又尚轻,不好与君王相见。
宝钗便歉然一笑,“我这里不得安生,咱们怕是不能好好叙旧情了。”
那少年人的目光让黛玉有些在意,却又无法深究,只得罢了。
抱琴亲自送她出了宫门,见那风仪秀整的宝二爷正温柔朝二奶奶伸出手,心中轻轻一叹。
世人都说宫中好,多少女子挤破了头往里钻。真进来了,才会晓得外头的好处。
抱琴前脚刚送完黛玉,才走到凤藻宫门前,便见到那停在道上的帝王御撵。
“殿下脉象紊乱,却并没有什么病症,微臣……”
皇帝一拍桌子,指着那剩下的太医:“再看!”
榻上的殿下汗出如浆,一张俊俏的小脸苍白不见血色,他嘴里喃喃念着什么,却无人能听清。
属于梵儿的生魂神思不属,因转世而沉睡的神瑛缓缓醒转,魂梦飘向遥远的大荒。
他本是丰山上的一颗五色石子,因匍匐在山神耕父的座前,日日受他熏陶,便渐渐生出了一缕神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