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晚韶华+番外(241)
董家的冷笑一声,正欲说话,忽然听到旁边一个迟疑的声音问道:“这位嫂子,我借问声,你们可是京城荣府来的?”
董家的闻言一怔,回头一看,正是方才那一群仆妇,原来她们方才也在一旁预备登船,可巧将方才的话听了个一清二楚。
说话的正是一众仆妇中为首的一个,约莫四十来岁,一身青缎直领对襟袄,酱色马面裙,皮肤白净,身形微胖,相貌看着十分和气,正惊疑不定的看着她们。
董家的细瞧了两眼,只觉得有些面善,一时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只答应道:“我们正是荣国府贾家的,不知这位妈妈怎么称呼?”
那妇人闻言一喜,忙道:“我夫家姓王,是姑苏前盐课御史林大人府上的管事,我早两年去府上接我们姑娘时见过嫂子几面,方才我们在集市上见着了就觉得有些面善,一时又不敢认,这会子听了几位说话才知道没认错。”
原来这妇人的丈夫正是林府二管家王安,自幼便是林如海的伴读小厮,王安家的先前也曾服侍过贾敏,她素来忠心,行事又妥帖,两口子一向都颇得林如海倚重。
董家的闻言顿时又惊又喜,忙道:“原来是姑老爷府上的王妈妈,真是天缘凑巧,我们是跟着我们大奶奶来的,正是预备去姑老爷府上呢,敢问妈妈,我们兰哥儿的病可好些了不曾?”
王安家的也笑道:“我们这番进京一是给府上送年礼,二便是为着这事。这回也是老天保佑,遇上了一位神医,小兰大爷的病已经无大碍了。
我们姑娘知道府上定然担心,特意写了封书信要交于表少奶奶,烦请嫂子通报一声。”
董家的听了不禁念了声
佛,道:“阿弥陀佛,可算是平安无事了。”
一时也顾不得那婆子了,忙命小厮先划了一艘小船去座船上报信,又请王妈妈一道过去。
王安家的便命跟来的其他人先回船上,自己取了书信跟着董家的来到李纨船上。
却说那小厮的小船已帮住大船,船上的仆妇听到动静走到船头,问:“谁差你来的?”
小厮答道:“董妈妈叫我来报信,方才遇到姑老爷府上的一位管事妈妈,说咱们小兰大爷的病已经不妨事了,林姑娘还有书信给大奶奶。”
仆妇听见,不敢耽阁,忙去舱中回李纨。
李纨才吃了饭,正看着几个仆妇收拾残羹,听了这话又惊又喜,忙道:“人在哪里,快请进来!”
正说着,董家的已带了王安家的走上大船,刘大娘忙传了李纨的话,叫进舱来问明原故。
王安家的先请了安,方从袖中取出书信呈上。
李纨不及看信,先问贾兰病情。
王安家的说道:“说来真真是神佛庇佑,那日哥儿正高热不退,老爷同姑娘都急得不行,可巧遇上了一位周大夫,用药如神,不过半日哥儿便退了烧,之后又吃了几剂药,如今已经无碍了。”
李纨听罢大喜过望,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淡菊等人闻言也都又惊又喜,嘴里不住的念佛。
刘大娘也笑道:“我就说咱们哥儿有菩萨庇佑,奶奶这下子可放心了。”
说话间梧桐送了茶上来,李纨道:“这番真是烦劳妈妈了,请吃杯热茶罢。”
王安家的忙道:“这都是分内事,不敢当奶奶的谢。”
李纨这才将书信拆开细看,正是黛玉手笔,原来那位周大夫不是别人,正是那年茯苓说过的周家那位叔父,名唤周敬,早年曾中过秀才,后来屡试不第,便弃了书本,贩卖些药材做营生。
这周敬本是读书人,粗通医理,做的又是药材营生,又极爱此道,多年钻研下来,医术极为精湛,只是他不以行医为业,又常年在外,故而在姑苏一带名声不大显。
说来也巧,此人也正是甄娘子的邻舍。
数年前封氏与英莲回到姑苏原籍安家,因家中没有男丁顶门立户,英莲生的又好,在外住着不免生事,故而母
女两一直都同周家族人住在一处。
因为有李纨的吩咐,且茯苓也喜爱英莲为人,便特意叫族人多加照顾,茯苓的丈夫周茂修又是举人,在周氏宗族中颇有份量,又有黛玉暗中照拂,因此也无人为难她母女二人。
月前周敬回家,封氏与英莲正因贾兰病重一事担忧,听说周敬医术精湛,封氏忙上门求了周家娘子,才请了周敬去林家看诊。
彼时贾兰已病情危急,气息奄奄,好在周敬十几年来走南闯北,结识了不少民间大夫,收集了不少偏方秘方,又四处采药,出入名山大川,积攒下了几样救命灵药。
这次贾兰的高烧就是多亏了他的一个偏方,及时施以秘药,这才转危为安,救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