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娱乐圈同人)[娱乐圈]乙女的游戏+番外(1800)
“犯规,再叫十遍。”
这给孔侑蛋疼的呀,对着憋笑憋的脸都红了的陈庆憋屈的叫了十遍‘姐姐’,叫完头一扭准备跟导演道歉,门口哪还有人。
陈庆喷笑出声,拍着郁卒‘弟弟’的手臂,给予作为‘姐姐’仅有的帮助,“你以后还是叫我剧里的名字吧,我也努力做好一个暗恋你的人。”偏头冲门口示意,“导演想要的可能是在开拍前,我们所有人都能完全进入角色,那样拍起来就简单了。”
金柔嘉确实那么想,她不止想要所有人完全进入角色,她甚至想所有人就活在角色里,直到正式开拍,直到拍摄结束。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从开机到杀青一共就拍了一个礼拜,七天。不是通宵熬大夜的七天,而是早上八点开机,下午五点半收工的七天,中午还有一个小时的午饭时间。
就这么轻松的拍摄时长,也只是拍了七天就杀青了,杀青当天孔侑都很恍惚,这就杀青了?这就杀青了。
全组都很恍惚,上到演员下到工作人员,哪怕是来剧组打杂的场务都很恍惚,导演是什么神仙啊!
金导一点都不神,她只是把所有的努力都花在了正确的方向,都花在了每个环节的前期准备上。她跟演员磨了快两个月,磨到孔侑对朴根滢的态度都随意了,她才宣布开机。
为了不让外界打扰她给演员们营造的氛围,什么开机发布会,定妆照之类的事情全都没做,以换来如此轻松的拍摄。
《网络谜踪》杀青后金柔嘉是在医院醒的,那次拍的是真疯,但那次也是金柔嘉常规的工作状态。电影拍摄开机的每一秒都是在烧钱,全组人的工资、食宿,场地租赁,器材租借,全是按天按小时算钱。
在真正当新人的时候,金柔嘉除了要担心片场拍摄的问题还得考虑钱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习惯于赶工。全世界的影视圈都这样,大部分都是按天算钱,那自然是花的钱越少越好。就算之后金柔嘉成名了,也有钱了,她还是习惯那么工作。
不同的是,金柔嘉不想再进医院了,她极其非常超级讨厌医院,绝对不要再进去!
拒绝医院的金导重活一世先戒了烟随后拜了师又戒了酒,到现在就是进入早睡早起的养生模式,工作是很重要,但工作能换个健康的模式总比不健康的好。
因此,在项目立项之时金柔嘉就想好了,她愿意砸钱换健康,所有繁复的事都在前期准备好,等到开拍一次性搞定。
迅速搞定拍摄的金柔嘉剪辑也是按照这个工作模式剪,经历过一次的李仓东不问她为什么剪那么慢了,只问她这次想去哪。成片老爷子还没看见,但只看剧本李仓东也不会让金柔嘉只在韩国上映的,那多可惜。
金柔嘉当然不准备在韩国上映,她准备去柏林绕一圈再回国。这不是随便选的而是根据电影节的调性决定的,要看电影节推崇的审美标准是否跟电影的风格匹配。
欧洲三大电影节,威尼斯注重的是电影的艺术性,而且是严肃艺术,作品内核一般都是往惨绝人寰的方向走,大部分观众搞不好都看不懂。戛纳最容易出大众也能欣赏的作品,他们在乎的是推广,目的是振兴电影,为世界影人提供舞台。柏林注重的是作品的政治倾向和社会现实。
金柔嘉看重的是柏林需求社会现实的方向,她去威尼斯也行,宗教是永恒的艺术么,但柏林更适合,那边更喜欢这种带有强烈反叛意味的作品。
换句话说就是去柏林刷奖的概率更高。
去柏林之前要先定下发行方,项目粗剪出来,金柔嘉就呼叫崔尚宇让他们可以准备内部的试映会了。她跟CJ有三部片约,这是第二部 。
新项目的内部试映会不是在李仓东的工作室了,CJ给她弄了个不小的场面,比起内部试映会更像是另类的点映,邀请各路知名人士,告诉大家,国内最年轻的国家代表又出了一部神作,欢迎大家到场欣赏。
新版试映会的场面弄的很大,但金柔嘉在电影放映结束得到的掌声远没有前年只在一个小客厅得到的掌声多,反倒是质疑声比较大。国民半数信教的国家出了一部反|宗教的作品,还反的极其讽刺,质疑声当然多。
金柔嘉不在意那些质疑声,主创们都不在意,李仓东说那些是跳梁小丑,崔尚宇嘴更读,说那帮人是吃不到葡萄脑子里就全是屎。
韩国国内质疑宗教的题材其实不少,多少大导们都是在全民半数信教的环境里长大的,质疑宗教的题材就不可能少。李仓东就拍过,还不止一部,最初作品出来也是毁誉参半,但他该得奖还是得奖,可以说就是踩着那些骂声起家的,他才不怂那些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