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在汉朝搞基建[穿书]+番外(1165)
这年头的人很多并不会换位思考,而刘谈跟别的人也不一样,穿越过来之前的确是平民百姓,但哪怕是平民百姓也是在自己家里当家作主的,头上也没人压制着,所以思维方式跟这年头的大臣不太一样。
再加上这么多年诸侯王做下来,他已经很能站在君的位置上思考了。
想一想若是他手下的人被百姓们拜祭,称呼为仙,他能高兴吗?
是儿子也不行啊,皇帝的儿子也先是臣子才是儿子。
刘谈只是在对刘彻的事情上比较敏感,剩下的……只要搞定刘彻,他就不需要担心别的。
李息决定用军功将他犯傻的事情给遮过去。、
而在他攻打乌桓的其中一个王城的时候,刘谈的捷报终于是传到了京城。
此时京城众人对于这一场战役还是很关注的,主要是辽东郡被人占领三个月都没人发现这件事情太过匪夷所思,再加上大家都知道北境王什么脾气,知道乌桓人肯定讨不到好处。
但是谁都没想到刘谈竟然直接让李息带着兵马入侵乌桓。
至于辽东郡的争夺则是交给了三个年轻人。
这一下子,主战场就从辽东郡变成了乌桓境内。
刚开始还有人觉得北境王小题大做,这是在掀起战争,甚至隐隐有人觉得北境王这是好大喜功的表现,忧心忡忡地想要让刘彻遏制一下刘谈。
他们倒不是真的想要刘谈倒霉,只是担心刘谈因为武力值高而导致经常挑起战争,要知道他现在手里有北境国和燕国,西边有西域,北边有匈奴,东边有乌桓,就算没有了乌桓还有高句丽等等其他民族,想要打仗真是太容易了。
甚至有人因为这件事情建议刘彻改封刘谈为齐王或者鲁王。
这样看来,他们倒真不是想要坑刘谈,只是不希望大动干戈而已。
当然谁都知道在打乌桓期间肯定不能改封刘谈,甚至在燕国走上正轨之前都不太可能。
而且刘彻看上去也不像是想同意的样子,所以他们只是想要先给刘彻一个信号,然后接下来再一点点劝说。
刘彻当时什么都没说,只是心里憋着一股气。
曾经因为国库钱财不够,导致他在对待匈奴的事情上只能一再退让,甚至还要派公主跟乌孙和亲。
丹阳公主不是亲生的是一回事,但让一直反对和亲的他同意这件事情本来就让他一直如鲠在喉。
现在刘谈手里有钱,也有光明正大的借口去打,结果这些人又来。
但是这些大臣的担忧也不是错的,所以刘彻不好斥责,只能等着刘谈那边的消息。
也亏了他儿子从来不让他失望,第一封捷报来的十分迅速,而捷报的重点其实不在于胜利。
大家都觉得打胜仗不奇怪,那可是十万大军啊,除了赵破奴他们那样的蠢货,一般人想要输也真的不太容易。
最让大家震惊的是自家的伤亡人数,战争中一个人没死这仿佛是神仙话本里才有的事情。
当然只是没有因为战争而死亡的人,中间还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其他原因去世,最多的就是疾病,不过这个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刘彻长长出了一口气,然后他就干出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无语的事情——把捷报发下去挨个传阅,不看完不下朝。
众人:陛下,这可是大朝会啊!
第626章 [二更]626
原本沉浸在喜悦之中的众大臣现在开始思索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拖的时间太晚的话,宫里会管饭吗?
这好几百号人,一个个看下去要看到什么时候啊?
好在刘谈在正式文书上一般语言都比较简洁,实在是不简洁不行,让他写华丽的辞藻他也写不出来,所以就只能干巴巴地就事情叙述清楚就行了,也亏了刘彻从来不嫌弃他。
就那么几行字,大家瞄一眼基本上就能记住,能够站在未央宫大殿之上的没有一个智障,所以传阅的也很快。
刘彻坐在上面眼看着下面那些大臣的表情从一开始的好奇逐渐变成困惑和不可置信,心里还是挺爽的。
刘谈以为大家不相信的会是伤亡人数,但到了朝堂之上却恰恰相反,大家关心的不是伤亡人数,坦白讲谁都清楚越是这样大家都关注的战争越不可能出现假报军功的事情,因为代价太大了。
而且一般这种事情也都是出在下面人身上,像是刘谈这种地位就没必要,他弄这么大的军功有什么用?他已经是诸侯王了,再上面就是太子,看他的样子好像也没有想当太子的意思,否则当年他就不会自请就藩,去年的时候也不会在立了大功,皇帝都不想他走的时候跑了。
大臣们关注的是他花了多少钱。
一般打仗消耗的是粮草、武器还有药材,这三个是大头,剩下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