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在三国种棵科技树(98)

作者:花灯见

南星也不知道自己崩溃的点是在于自己受到了欺骗,还是在于人家都五十多了还有少女般的容颜。

果不其然,在大家庆祝中平二年的宴会上,张鲁被卢氏引荐给了南星。

南星现在自然已经不痴迷于卢氏的容貌,但看着卢氏的容貌心里的感觉总是一言难尽,最近已经有些冷淡她了。

卢氏恐怕也看出了这点,虽然不知道原因,但还是抓紧时间,在南星彻底对她厌弃之前将自己的儿子引荐给她,以达成天师道在州牧这里的无缝衔接。

南星装模作样的与张鲁畅聊一夜,然后第二天大喜的对身边人道,“吾又得一大才啊。”以表尊重。

然后下令授其为师友祭酒(汉代时郡守州牧等延揽郡内人材,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理论上来说,郭嘉戏志才现在都还是州牧府里的散吏,也就是她的幕僚,张鲁这职位可以说是这两人的上司了。

不过,这个职位是戏志才拟定的,想必郭嘉也没什么意见。南星放心大胆的封了张鲁这个地位崇高,但在她这没什么用的职位。

时间很快就到了中平二年三月,也就是公元185年的春天。

南星无本万利的生意做满汉朝疆土,益州郡出产的糖,酒,琉璃甚至铁器畅销全国,更不要说纸、布这种基础产品了。赚来的钱都用在了城市建设上,工程部的匠人们在南星的启发下,陆续发明出了各种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加快了生产建设。

南星看到这种创新的苗头,决定鼓励这种行为。于是下令,如果有人能发明出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并被证实可以广泛推广,便可授参事,赏千金(千文铜钱)。

顿时,全益州都刮起了制器之风。就连在各地开办的幼儿学堂都被一群需要识字认数的成年人占领,间接推动了普及教育。

荀彧刚开始还担心这样做会使百姓荒废农耕,可后来的粮食收成统计打消了他的顾虑。现在益州人口大约有600万人,而亩产达到了惊人的一石半。要知道,在其他州郡百亩年产才大概有五石。粮食亩产增加了,自然能多养些闲人。

于是,不仅夜里钻研农具器械的人多了起来,郡内耕读的士子也多了起来。最明显的就是开在梓潼县的荀氏书院宾客云集,就连避难吴会之地的蔡邕都听说这里的盛况,去信给荀爽希望在书院里谋求一个职位。

能有文学大家前来,南星自然欢迎。而且她相信,蔡邕来了之后就不会走了,优渥便捷的生活和安定的治学环境会将他留下来的。

当然,安定单指益州牧府所在的绵竹这一边,秦岭以北的各郡现在正是紧张的时候。

因为自三月起,韩遂等率领数万骑兵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入寇三辅,侵逼园陵。

而南星,正是宦官养子。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粮食和人口的关系,我查了一些论文,也咨询了家里的老人。大部分数据都表明,在工业化之前,只依靠水利灌溉、农家肥,以及良好的耕作工具和习惯,亩产就可以达到50-100公斤,北方旱地50公斤左右,水肥良好的四川盆地基本上稳定在90公斤左右。而当时的全国人口也就是4亿5千万的样子,基本够吃。

而这种耕作技术,在唐代之后就几乎没有革新了。也就是说,只要能保证水库的修建质量和对气候的把握,在汉代也有可能达到亩产90公斤。

6、70年代大概能做到亩产400公斤,现在水稻基本上就是吨级产量,以前达不到是因为没有化肥和良种,毕竟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做到用农家肥比肩现代科技啊。

第56章

“那竖子不过蝇营狗苟之辈,能坐上益州的位子还不是他那阉宦爹?”韩遂对手下的羌人说道。

纵使不知道益州州牧南星和什么是蝇营狗苟,这些羌人还是知道阉宦的意思。听到统帅的话,顿时爆发出骇人的笑声。

“这南益州不足为虑,益州又物产丰富。听闻这张珪整日将自己的金银往益州送呢!”一个跟随韩遂的参军这样说道。

现在的益州在他们这些西凉兵的眼里,就像是小孩怀抱这美玉而不自知,根本就是一抢一个准嘛!

虽说益州边境的军团也是常年在西北作战,可听说这草包州牧早就把老兵遣散了,现在手底下的只有自己的亲兵和一些新招的士兵,根本构不成战力。

况且,遣散老兵本就是兵家大忌。将功勋们遣走,很容易动摇军心,脑子正常的将领都不会这样做,也只有这阉人之后才会这么干。

所以,益州他们势在必得。

可惜,同样的分析结果也在绵竹汇报给了南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