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在三国种棵科技树(83)
经过这次的检验,她对自己的“百姓教育”成果非常自信。
粮草充足,生产线完整,兵源充足。南星不觉得一群临时组建的亡命之徒会是什么大麻烦,黄巾军大概连现在的汉朝正规军都打不过,不过是占了先机才有几分胜算罢了。
“戏主簿,你让人写个关于黄巾军□□,皇帝要求招兵守护本郡的告示发往各村县。”南星开口打破了压抑的氛围,她现在要检验的是百姓为守护他们自己的土地能付出什么。
戏志才瞬间就想明白了南星的意图,随即就和南星说了个大概,详细的会后再谈。
至于人才……
“郡守,吾愿回颍川为您招揽些人手。”荀彧在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是没底的,颍川人才辈出,但各个世家不一定愿意在这种时候助宦官背景的南星。自己的好友钟繇也已经在洛阳为官了,短时间不会回来。但颍川不出意外会落入黄巾军之手,他放心不下那些不愿离开颍川搬到梓潼的族人,作为族长他私心里也想回去看看。
南星了然,同意了他的提议。也嘱咐他不用太操劳,现在阴平是宁缺毋滥。荀彧领命,想着去信给叔父,联系一下族人们。
“总之,最近少量征兵加强布防。”在郭嘉的建议下,阴平开始实行外松内紧的策略。
原本远在边防的张辽此时正换防回来在阴平郡,赵云经过几年的锻炼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正替张辽镇守边防,防着公孙瓒和董卓。
“主公。”张辽一身戎装扶膝跪坐堂前,五都尉同样跪在他身后不远处。南星背手看着眼前的地图,按制图六体绘制的地图大概是当下可以做到的最完善的地图。这些地图是南星命情报人员在这么多年中收集的数据,按现代计算方法绘制而成的,无比详尽。
“黄巾军起事,虽然我郡并不受影响,但与他郡接壤的城镇必定会受到影响。”南星向手下将领解释接下来要做的任务时,都尉们打断了她的话。
“主公让吾等做什么就是,说这些吾等也听不懂!”
“就是,主公直接下命令就是。”
南星无奈的笑了一下,看向正在沉思的张辽。不得不说张辽是名副其实的智将,她为军队安排的识字和兵法培训班,大部分士兵都是草草了事,就连将领们都不太认真------做到伍长以上的军职,大部分人都是识字知兵法的。不过按南星要求他们每天晨练时必须喊口号,潜移默化的将“守护人民”这种观念灌输给他们,识字的目的就算达到了。其余南星也没有强求,张辽是个例外,本身出身士族的张辽就喜欢研读兵法,在南星开了这种课之后更是对获取知识如饥似渴。要知道,现在想学习大部分都是老师领进门,然后个人拿着一两本书钻研一生。而南星的学堂,不论是在村里的还是在军营的,能提供的知识的广度是这时的人不敢想象的。
基本上,你想学什么就有什么书。当然,这也得益于此时知识种类匮乏------就算是南星亲自将自己还记得的知识和此时的专业认识交换意见后编写的教材,她也不是万能的。
总之,张辽是个好学生。短短几年就将在军营里的老师(南星手下管事们)的学识学了个遍,还将几万人的军队治理的仅仅有条,将学到的管理知识融汇军队管理中。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时间。
总之,张辽没有向都尉们一样无脑听南星的安排,而是自己思考了一下军队应该有的部署。“并州、凉州、雍州、荆州都与我接壤,黄巾军起事定有大批流民逃往我郡。”会对安防造成不小的压力。
他人在阴平,但部署早在换防时就安排下去了,只要不出什么意外一些流民并不会对西北防御造成伤害,但他担心作为产量区的东南一带和作为与洛阳交流通道东南地区。
“需要吾等带兵镇守吗?西北短时间内不会有问题。”张辽开口提议。
南星明白张辽的想法,在都尉们期盼的眼神中拒绝了张辽的提议。“黄巾军不过流寇,乡勇可挡。我怕西北少数部族趁此机会发动叛乱,冲撞我西北城镇。”事实上,过不了一年,羌族就会起义,再过两年张纯就会造反。而这两场边境战事就成了公孙瓒和董卓崛起的最后一步。
即使知道这些事,南星也不打算干涉。前些天刘虞到了幽州,听闻她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来信询问,她都没提公孙瓒不可信的事。
这是郭嘉和戏志才趁荀彧回颍川给她的建议。一来,刘虞从前与公孙瓒合作愉快,现在又一次任幽州牧自然不会轻易被他们劝动,与其交恶。二来,在刘虞真正被公孙瓒逼入绝境时再搭救,自然可以获得正人君子刘伯安的全部信任的感激,到时候说不定可以直接接管刘虞治下的领土。在这样不能拒绝的理由下,南星放弃了现在招揽刘虞的想法。但将自己的治理方法和思路在一次次通信中告诉了刘虞,想让他在这些年中“帮自己”治理幽州,这样到时候占领幽州时他们就应该能轻松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