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在三国种棵科技树(128)

作者:花灯见

不出所料,急切的展示自己能力妄图得到更多人支持的皇帝听到这个熟悉的议题,立刻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既是低层官吏属臣无能,百姓无知,不若广开学管,使百姓尽读书。底层小吏,便使百姓自选。”

立刻就有王允之流随声附和,“陛下圣明,此举不仅可安抚百姓,使其知朝廷之策,且能使小吏廉洁。实乃圣举。”要让百姓自己选这种没什么大碍的官职,又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掌握了一定权力。

黄巾之乱,恐怕不会再起。

荀彧看着朝臣们纷纷响应,低头不言不语。状似此功不再自己,而是陛下聪慧。有心人看到了,也不过赞一句君子明德。

“只是,教化万民之事不知何人可担此重任?”朝廷没钱,建学馆,请教师都是钱。最好可以找一个冤大头------等等,那个益州牧南星不是爱民如子吗?何不出钱出力?

当即,王允就提议让南星担任太学祭酒,兼管全国学政。蔡郯原本想争取这样的机会,可又没信心从南星手里抢官职,又不再言语。心里想着下朝后再拜访南府,也就没再与王允争执。

小皇帝同意的飞快。若是授予南星祭酒之职,就算是她也没脸强占宰相之位了吧!所有人都觉得南星会像董卓一样,妄图控制皇帝位居宰相以掌控朝廷。

南星今日没上朝,是去看农田了。

张仲景早就不干农官了,但当时建立的农官制度被南星带到了所有她占领的州郡。她从来没有想从那些达官显贵手里抢土地,但她会尽可能的让百姓们在有限的土地上打更多的粮食。十年来,益州各地的学馆培养的基础人才被发往各地。

因为上学认字的时候就先学的忠于人民,忠于南星,而她的塑像立在每一所她出资的学馆花园内。——门口当然是圣人孔子。

她很容易被当地的农官认出来。

“……您有什么问题吗?”一个瘦弱的农官抱着两三本账簿跟在南星身后这是他一直学习和摩拜的雕塑,没有想到会活生生的出现在他跟前。小农官有些诚惶诚恐。他甚至不知道怎么称呼南星。

南星将手一摊,把他怀里的账簿要了过来。一边翻一遍问,“农田作物都如何啊?”

小农官立刻跟上,“属下初来时研究了这里的土质和养分,又化了试验田做了测试。”

南星点点头,这是农学的基础知识。

“麦子要烧地,施肥的时间……水稻的最佳水量……”小农官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滔滔不绝,一点都没了方才的诚惶诚恐。可见他对这里土地和农作物的熟悉。

看样子,他很喜欢这份工作。南星微笑着看着欣赏自己的政策推行成果。教育的效果已经慢慢展示出来了,农官们开始用科学的方式研究农业,开始思考其中的本质……

“主公。”从远处来的仆从,附身耳语一番,南星淡定地示意自己知道了。将账簿还给尽职尽业的农官,鼓励了他一番后就继续巡视农田。

“圣旨已经到府里了?”南星巡视一圈后,在回去的马车上问车夫。

“是,荀令君派人传来的话是说您被认命为太学祭酒。”车夫边吆马车边回答,“恐怕您要自己出钱支撑学政之事……”

“呵。”南星意义不明的冷笑一声,没有接话。

随着袁术的撤兵,荆州的形式越来越向孙策偏转。在最鼎盛的时候,他甚至占据着荆州八成的城镇。当然,袁绍肯定不能容忍他这般扩张。

更不要说孙策背后的人还是南星。

所谓勤王的联军其实不过是袁家为官者当地的军队和追随他们的官员的私军。曹操早就离开了袁绍自立门户,眼看着南星一步步登上高位,他的心就沉了几分。

在得知朝廷将太学祭酒交给南星,并且让她兼管全国的学管的学政时。官复济南相的曹操叹息着,“浮游不知春秋,硕鼠不知天广。”将教化万民的责任交给一个非常会笼络民心的人……就是乡野小儿都知道是件错事。

话说回孙策这边。

袁绍的军队数量相较于他还是很强势的,他有些怯战。周瑜劝道,“北方士卒不知南方地理,且南方多灾病。袁军优势并不明显。”

从袁术那里投奔来的鲁肃更是列出了几条优势来论证孙策必赢。

坚定了信心后,孙策先给南星写信言明情势就开始备战了。以少胜多的战役大多都有自己的优势,放在孙策这里就是长江天险,水战优势和南方多瘴气。得益于畅通便捷的信息传输系统,南星赶在袁绍大军到达前线之前就派援军从益州前往荆州。

孙策只要撑过这两月,荆州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