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公主驻颜有术[清穿]+番外(347)
眼看着康熙安然无恙地回了京城,文武百官们也都反应了过来。康熙哪里是病危啊,分明是借着受伤之事发挥了一番,来考验底下儿子们以及臣子们的忠心,只可惜,大阿哥和太子没能经受住考验。
康熙因琼华给的药脱险之事太过巧合,也太过离奇,除了一早便从密信中得知实情的太皇太后外,别的人压根儿就没往这个方面想,他们都以为康熙压根儿没得过病呢。
胤禛也这样认为。不过,胤禛为了康熙的病情在全国范围内搜罗神医之事,所有人都知道。尽管康熙看起来除了伤势没好之外,没有什么大碍,胤禛还是恭敬地恳请康熙让大夫们看一看。
康熙见爱子风尘仆仆,满脸疲惫,自然应了。
他搜罗来的人,果然有些真本事,民间神医虽不擅长治病,但极擅长为人调养身子,他直言康熙大病初愈,需得好生调理,才能不留后遗症,随后为康熙开了一些温补的方子。康熙竟他开的方子交给太医们看了之后,确认对身体有益无害,便按照他的调理方法派人去煎药了。
倒是胤禛找来的两名传教士颇有意思,他们详细地向康熙问了他当时生病时的具体表现,而后他们猜测,康熙得的应该是疟疾,并向康熙询问康熙服用的药物。在得知康熙所服用的药物与他们随身携带的药物一致后,不由惊叹地道,没想到大清竟也有这等精于医学和制药的人物,不知那人是谁,他们想好生与之结交一番。
在得知,把药物给予康熙的是固伦嘉和公主,且公主事先并不知道康熙会患病,只是极为巧合地将药物装进了香囊中,用来祈祷康熙的平安后,他们直呼,大清公主一定是个受到神明宠爱的孩子。
对此,康熙表示颇为认同,龙心大悦之下,他将那两名传教士留了下来,准备委以重用。
每年大清都有不少人会得疟疾死去,琼华趁机向康熙提议,任用这两名传教士,在民间推广此药。当然,与杂交水稻一样,这种药物得以朝廷的名义来推广。疟疾如今在百姓们眼中是一种不治之症,若是朝廷能够为百姓们治好这个病症,自然会更加得民心。
琼华一番话合情合理,康熙听了,自然也就允了。如此一来,两名传教士也算是能够派上大用了。不久后,他们便被康熙派了出去,忙得不可开交。
有征战噶尔丹凯旋的功绩在前,大难不死的事实在后,又有推广神药为百姓们治病的善举,一时之间,百姓们对朝廷的拥护,达到了最高点。
此次最大的功臣琼华自然不消多说,得了康熙好一阵嘉奖不说,康熙还对她作出了允诺,其一,她日后的驸马可由自己来挑选,其二,她的孩子之中,长子与次子都有侯爵之位可以承袭,长女也可得郡主之位。除此之外,康熙亲自将她的食邑涨了一半,又将内务府为她攒的嫁妆加厚了三成。
可以说,琼华得到的荣宠,对于一个公主而言,已经达到了极致。大清自开国以来,还从来没有哪个公主能得到如她一般浓厚的荣宠,非但可以自己挑选驸马,且一子二女还有爵位可以承袭。有了这些,只要日后她的孩子们不参与到谋逆大罪之中,日后一世的富贵荣华是可以保证的。
由于康熙对琼华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容,又因为胤禛为他遍寻神医的孝心而大肆褒奖了他,不少墙头草蠢蠢欲动,想要转投四阿哥门下——依照太子这次所犯的罪过,被废是在所难免之事,大阿哥也是同样。
眼下诸位阿哥们之中,就属胤禛势头最好。若是赶在康熙册封胤禛为太子之前,就站上胤禛的船,指不定他们还能捞个从龙之功呢!自古以来,想要投机取巧之人,不在少数。
对于这些人的示好,胤禛并没有接受。所有人都以为,大阿哥和太子如今不中用了,该是他起来的时候了。可与人们预料的恰恰相反,随着地位水涨船高,他行事是愈发低调了。有人公然想与他交好,他只以“不可结党营私”推拒,每日只一心一意处理政务,得了闲便到康熙跟前尽孝。
康熙见状,倒是对这个儿子越发满意起来。
有太子和大阿哥的前车之鉴,康熙现在对儿子和臣子们高调的举动实在是没有好感度和容忍度。好在胤禛是个明事理、有分寸的,倒是让康熙免了一场为难。
康熙以胤禛纯孝为由,封胤禛为雍亲王。但对于怎么处置大阿哥和太子,他迟迟没有下诏。对于一心盼着自己驾崩好继位的太子和大阿哥,康熙无疑是痛恨的,但在痛恨之余,他也有一种多年心血付诸东流的怅然感。
当初胤礽在襁褓之中便被立为太子,康熙看着他一点点长大,在他身上倾注了无数的心血,盼着他一日比一日优秀,好继承自己的位置。可没料到,最后却养出了一个不仁不孝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