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公主驻颜有术[清穿]+番外(323)
也就只有她,敢这样对康熙,还不怕会引来康熙的不满了。
这些年来,随着阿哥们一个个步入朝堂,格格们也一个个长大,不少阿哥和格格在面对康熙之时,都多了一层拘谨。小时候的他们都不见得敢肆无忌惮地对着康熙撒娇,长大之后就更不可能了。
也唯有琼华,敢时不时地“恃宠而骄”,冲着康熙撒些小脾气。偏偏康熙还很吃她这一套,每次她一有小情绪就开始哄她,完全不会感觉到被冒犯了。
当然,琼华闹情绪归闹情绪,大体上的分寸她还是有的。她清楚的知道康熙的底线在哪里,不会闹过了头,适得其反。偶尔跟康熙任性一下子,那是拉近双方之间距离的好方法,可若是过了头,就惹人厌烦了。
此时,康熙见琼华背对着他的样子,就忍不住心生怜爱。
他给佟皇后递了一个“我可被你害苦了”的眼神,想要去摸一摸琼华的头,却被琼华机敏地躲开了。
还一副“你不哄我消气,我就不理你”的模样。
康熙实在是没辙,只得柔声哄道:“是朕的不是,朕只想着将此事告诉了皇后,皇后肯定会第一时间告知娇娇的,朕没有料到,皇后居然会跟娇娇卖关子,把咱们娇娇给惹生气了……”
刚说完这话,康熙就得到了来自佟皇后的一记眼刀。
怎么又扯到她身上了!明明是康熙自己的锅,康熙居然想祸水东引!
第138章
琼华已经设想过很多次,与她哥重逢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这些天,她一直都保持着一种忙碌的状态,一会儿命人搜罗她哥喜欢的东西来,一会儿又去阿哥所中她哥的居所看一看,指挥着宫人们将她哥的住所给收拾好。
四阿哥在离京的时候,还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尚未大婚,也未出宫建府,如今,他已经十六七岁了,经过推广杂交水稻一事,他在民间声名大噪,此番他回京之后,康熙必要对他论功行赏,为他指一个嫡福晋,让他尽快成婚。随后,他大概率就要出宫建府了。
虽然这对于胤禛本人而言是一件好事,意味着他已经长大成人,但是琼华一想到,日后不能再经常见到自家哥哥了,心中总有些怅然。想当初,兄妹二人朝夕相伴,无话不谈,待二人长大了,便再也回不去从前的那些无忧岁月了。
不过,总体来说,琼华也不是个喜欢悲春伤秋之人,她只感叹了一会儿,便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做人呐,总是要往前看的,虽说长大后有长大后的烦恼,但也有不少好处啊。比如,她从前有一些想法,碍于年龄太小不好去实施,如今年方十二的她可以去做这些事,而不必因为年龄的问题而被人质疑了。
……
四阿哥回京那日,日头高照,澄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一如他离开时那般。
他骑着高头大马,在身边一众侍卫和官员们的簇拥下,如同一个英雄那般凯旋,康熙则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开了宫门迎接他。
一年前,由于旱灾,某地百姓甚至到了卖儿鬻女的地步,幸而当时胤禛在临省推广杂交水稻已经颇有成效,当年该省迎来了大丰收,总粮食产量上涨了三成,这才有了多余的粮食可以拿来救济周遭的兄弟省份。
在收到受灾省份官员的求救信后,胤禛当机立断,一面上书康熙,一面拨了一些用以应急的救济粮,快马加鞭送去了邻省。也正是因为胤禛的这项举动,导致在此次的旱灾之中,没有太多的人死去。
受灾地的百姓们将胤禛视为救苦救难的青天大老爷,为胤禛立了长生牌,又冲着京城所在的方向跪地磕头,感谢康熙养出了这样一个好儿子来,并把他派来了这里。
可以说,在此次之事中,胤禛大大为康熙争了脸。
杂交水稻面世时日虽短,但其产量的上升,毋庸置疑,意味着更多百姓能够吃饱肚子。在所有潜在受益者中,胤禛推行杂交水稻的那个省份当地的百姓们对此的感受最为直观。因此,在胤禛离开那处地方回京时,周围的百姓们都依依不舍,争相送行,且还为胤禛送上了万民伞。
这种待遇,一般只有官声极好、且为当地百姓做出巨大贡献的地方官在离去时,才能够享受到。胤禛一个起初在他们看来是来镀金的阿哥居然也能有这样的待遇,可见他的民心之盛。
胤禛这次推广杂交水稻,无疑是成功的。起初,所有人都担心他一个娇生惯养的阿哥不懂农事,会糟蹋坏了上好的农田。可后来,他非但带着详实的理论知识改革了现有的稻田栽培方式,且还跟着农民们一块儿下田干活,以便对农事有更深的了解。从干活姿势生疏到熟稔,他付出了不少,但收获的更多——他得到了无数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