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同人)延禧攻略之红篆春星+番外(39)

作者:朱颜1999

突听外面一个声音说道:大师兄,那丫头白嫩得很,不比那主子差……密会情人居然选那地方,嘿!说着笑起来。另一个低沉的声音道:师父严令,绝不可提此事,不要命了吗?!另一个声音低了下去,又说了一些什么,再不可闻,一行人已经走到车后方去了。两人说的是藏语,傅恒心里登时雪亮,他们说的正是璎珞主仆。接着眼里闪过逼人的精光。

作者有话要说:

-

【历史渊源】大金川之战。(以下合自我的数篇剧评,这个说明和小说的很多情节相关)

-

在历史上,傅恒从乾隆十四年开始,就是金川战后,一直坐在领班军机大臣(军机之首)的位置,直到乾隆三十五年去世。傅恒入军机处是乾隆十年,到十四年他成为军机之首时,他在二十七岁到二十九岁之间,因为关于他的出生年史学界有异议。

-

乾隆五十七年闰四月二十八日,乾隆特地言明:“若傅恒、福康安之晉封公爵。俱因底定金川。及勦平臺灣等處逆匪。懋著勞績。用示酬庸。并非因傅恒、福康安、為孝賢皇后之弟姪。特加恩寵。即明瑞、奎林、明亮,皆皇后之姪。俱以躬列戎行。為國家宣力”,他表明重用傅恒、福康安,乃至奎林、明亮等人,都是因为他们本人有军功在先,根本就不是因为孝贤皇后。

-

乾隆十四年的(大)金川之战的意义为什么这么大呢?因为大小金川流域是全盛时期的唐军也无法控制的(唐极盛时期势力达到大渡河为界而已,大渡河就是金川,位于今四川省中西部),更不必说宋明,边都摸不到。所以,客观地说,发兵康藏(包括嘉绒藏)、卫藏、安多藏是封建时代武功之极,毫无疑问,川西藏区归化于清。小金川之战是乾隆四十年。大小金川位置正好出于三藏区的交界之处,“西通西藏(卫藏)、东邻汶茂(羌)、北枕青海(安多藏)、南接康藏”。大小金川之战体现了清廷对于川西藏区统治方式或者战略的改变,从安抚到彻底归化。

-

实际上,明代在对于川西藏区的控制十分微弱,甚至很难称之为控制,更从未发兵深入藏区,包括距离成都区区两百公里的大小金川地区。而清廷起初沿用明代土司制度,再到采取“以番攻番”、“剿抚并用”,及最终实行“改土归流”。就是说,这是扩大中国疆土的千秋功绩,是历史上的【乾隆十全武功】之一。稳定了对于西藏的控制,这个意义本身就很难估计,今天的我们,也很难想像西出成都一百公里(巴郎山)就出算国了。

-

大小金川之役对于清廷影响很大(最贵的十全武功,没有之一),第一次历时两年多(就是大金川之战),耗银775万两,第二次历时六年多,耗费银两6370万两。看看金川周边的地形照片,大家就能明白,数万清军士兵翻越数座雪山(从三个方向),在2500~4500海拔的雪山、峡谷间与碉高堡坚的土司兵作战,即使被万余装备落后的土司兵击败,也是非常壮举了,是非常艰苦卓绝的战役。在今天小金县的巴郎山周边有一些极具历史意义的地名,例如,大将军营盘、蜀西营、万人坟,实际上都与当年大小金川之战有关,这些地名也可以反映此战之惨烈。

-

今天的巴郎山就是《清高宗实录》里面的巴郎拉山,温福将军所部八旗、绿营兵和董天弼所部汉兵都先后翻越该海拔4523米的巴朗山垭口,就不谈其他,高原反应就能撂倒一大片人!所以多位将领接连失利,纳亲畏缩不前也很可以理解,纳亲是前任军机之首,最后因大金川之战的失利被乾隆斩首。历史上的傅恒在此战中的英勇,那是被无比赞颂的,比如“他一路披星戴月,率大军日行二百里,甚至三百余里。面对皇帝召回和对战事态度的改变,他似有壮志未酬之感,仍坚持扫庭犁穴,歼灭金川”。

-

原剧里关于傅恒军机之首的位置在金川战后没有明说,但参见皇帝在【校场】和傅恒的对话,他事实上已经坐在那个位置,剧中是到最后的乾隆三十年才正名,但乾隆二十年到乾隆三十年间没有演绎。

第17章 遇刺(四)

到了圆明园宫门,傅恒才下车,只见纳延泰也刚从自己车上下来,于是对他拱手微笑,纳延泰立刻也回礼,道:傅恒大人早!现在军机大臣共六人,有傅恒,弘昼,刘统勋,汪由敦,纳延泰,觉罗雅尔哈善。傅恒弘昼雅尔哈善是满人,刘统勋汪由敦是汉人,纳延泰是蒙古正白旗,军机里面唯一的蒙古人,而且纳延泰自乾隆二年便入了军机处,所以资历最老,年纪也最大。傅恒和纳延泰一起进了园子,因问他道:大人可有听说在京的西藏黄教喇嘛最近有什么动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