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道系林妹妹[红楼]+番外(180)
今日,却是小会。内舍比的便只是诗社联句,题目乃黛玉所出,为《咏白海棠》,用韵限字都与当年一般无二。
只是,她与三春、湘云等人都不曾参加。
现下,丫鬟来请,说今日魁星难定。黛玉便猜,定是因杜寒清今日难得来了,增了变数,以至众人一时难以决断。
往常这时,便也是再请一个不相干的外人来决断。只是,有这判断能力者却不多。捉襟见肘时,也曾请过赵煦代劳。
只因赵煦是自己人,且向来嘴严,不会出去乱说,也不算泄露闺阁消息。
赶巧,今日黛玉在场,便再无人比她更合适了。
黛玉领着霍琼等人转入魁星楼。
魁星楼,一楼大堂内,正当间不似别处,多为屏风布景等,却是好大一块丈许大小一面透明玻璃。
这也是林祥从海外淘换来的。搁京城异宝铺子里买卖,这般大一整面的玻璃,没有几千几万两白银绝拿不下。可是林祥当初交易时,不过用了一匹苏绣锦缎,只长途运送回来,费了许多心力。
如今,这面玻璃摆在魁星楼正堂,却是主要供给佳人们照影用的。
当然,除了对镜梳妆外,玻璃上还单辟出了一块地方,叫作“里榜”,取玻璃之璃的同音字,也是男女里外之别。里榜上分别镌刻了许多姓名别号,却是会魁之人的名号。大会魁星之名,更在会魁之上。
现下,玻璃上却不是在题名刻字,而是并排贴着两张“薛涛笺”。薛涛笺前,云环翠绕,站着许多位美人儿,个个翘首以盼,引颈而望模样。
黛玉等人不用看,也知那两张信笺上所书便是今日会魁之争者的诗作。
参会的、评断的甚至看热闹的许多人儿见黛玉来了,自发让出正中那条道儿来,由着黛玉走到玻璃前。
黛玉等人走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两张薛涛笺下方整齐并列的海棠绸花。
此回诗社是咏白海棠,比试判定时便由各人依己心意,在中意诗作下方贴上楼里事先分发的海棠绸花。以绸花数量最多者为胜。
这二人,所得绸花数目恰正相等,且都有十八枚之多,可见竞争之激烈。
需知,魁星楼里比试,为了彰显公正,凡是参试者所作诗句文章都由专人誊抄一份,且将名姓别号用彩条遮去,仿照科举制式,杜绝徇私舞弊。
黛玉虽暗自猜测其中一人便是杜寒清,到底看不见名讳,也认之不出。
故而,赵煦身为男子偶尔可做评判。而由黛玉来评杜寒清之作,杜寒清也不会觉得不公。
闲话少叙,单表黛玉聚精会神将这两人诗句逐句读去,心中惘然之感却越发浓烈。
不知是事有凑巧,还是苍天捉弄,今日,摆在黛玉眼前的这两首诗,恰合了前世她与宝钗所做的那两首诗。
当时,珠大嫂子评价宝钗之诗,最有身份。众人却皆推她的诗为上。
李纨便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
风流别致与含蓄浑厚,黛玉思量着,不由面上露出迷惘神色。
探春在后面看见,抢先道:“确实都是佳作。只是依我看来,左边这首更潇洒通透,不落窠臼,应当为胜。”
迎春作诗才华不及探春,却可品评一二,也跟着点头道:“我却也是这般想。”
惜春比起题诗,还是对作画更有兴趣,见状,并没说话。
倒是霍琼,一反往日跳脱性情,反指着右面那首诗道:“我却觉得此诗恰咏出了白海棠风姿,便如我曾亲见一般,诗画合一,略高一筹。”
众人都说了看法,只剩评判者黛玉不曾发言,便都将目光转向她,等她说话。
黛玉将那两张纸瞅了又瞅,似乎想从那雷同的字迹中辨出究竟是何人所作,自是徒劳无功。
好半晌,黛玉才指着左面那首诗道:“两首诗实在都是佳作,旗鼓相当,两者都甚合我心意。若是一定要推出一名会魁的话,便是左边这位。”
黛玉说罢,转头从众人面上挨个看去,急迫地想知道究竟左边那首诗的作者是谁?
只是她将人面看了个遍,却没发现有一人面色异常。
还是女伙计亲自揭了名姓上的彩条,众人念出名字,黛玉才知那人竟叫作“潇湘妃子”!
竟与她的名号一般无二,一字不差。
黛玉惊讶极了,忙扬声道:“不知这位潇湘妃子是哪位高人?可允一见否?”
在场众人,谁人不知林黛玉实际便是雅舍的主人,更曾被皇帝金口玉言呼为天底下绝无仅有的人。且众人从不曾见黛玉这般失态,当众高声言语不提,态度之谦恭,渴求之恳切,若非她是女子,简直要让人误以为她因诗作便对这位“潇湘妃子”一见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