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正道同人)影[穿书](12)

作者:5號比邻星

他已睡了大半日,此时更是身轻足健,一跃下榻,大手一挥精神焕发道:“听我的,我好得很!”

“扯,你这样子像是好得很吗?”

明昊一愣,随即反驳了一句。

他与澹台林幼时即拜入九辰国武林大派昆正派的掌门真德山人座下。昆正派原是作“坤正”之名,本来,若是为避皇帝名讳,也可等到夏侯坤即位再改不迟,但真德山人虽说心思飘逸无为,可生而于世,避世出尘又何其难也?更何况昆正派与皇家关系紧密,身为掌门人的他向来极有眼力见,五年前太子册封礼过后,便很自觉地早早避了讳。

定南侯乃军侯世家,世代尚武,澹台林自然在习武方面颖悟绝伦,颇得昆正派至高无上的剑术——先天五太剑的真传,在一众弟子中最为出挑。

除此外,昆正派用药使毒的功夫亦是一绝。

明国公府的这位小世子打小不爱习武,却成日成夜不吃饭也要泡在药罐子里,是以年纪虽轻,但术精岐黄,尤以理论为佳。

故而夏侯坤在医道上偶有疑惑,常常免去召见太医院臣下的繁琐,而直接问明昊。

这会子明昊一见病人醒了,立时眉开眼笑,手中小碟朝朱正廷一递:“少侠,你醒啦!恭喜恭喜!不谢不谢!饿了吧,要不要吃一点?”

朱正廷欠了欠身,拱手一揖,道:“多谢世子相救,我……在下不饿。”

一旁的夏侯坤目瞪口呆:此人竟然如此双标?

·

双方还在为“脑子有没有撞坏掉”的问题相持不下时,练完剑回来的澹台林呼啦啦冲进来,一锤定音:“别吵了!”

他年纪虽轻,性子却甚沉稳,加之年少时即袭一品军侯的爵位,朝中老臣也不敢将他作小儿般敷衍对待。

吵吵闹闹了半日的内殿终于迎来一时半刻的安静。

澹台林转而问夏侯坤道:“殿下,奉恩城那边有消息了吗?”

他说的奉恩城是原丹斯国的一座大城,靠近东海入海口,与莱兮河左岸的永嘉郡隔河相望。

五年前,九辰帝率大军灭丹斯国后,派大臣齐易驻守奉恩城,镇压蠢蠢欲动的逆民。

九辰帝因西北战事未平,后几年一直无暇过问丹斯民众的事,等到终于战事暂歇,回过头来一看,没想到经五年之久,丹斯人的逆反之心竟毫不稍减,民怨沸沸,成愈演愈烈之势。

九辰帝再三思量之下,嘱太子治下的枢密院暗中查访奉恩侯齐易的行事,看是否是因其暴虐管制才致如此。

夏侯坤从袖中摸出一张短简递给澹台林看了,又道:“昨天收到的密报,奉恩城的形势并不乐观,恐怕须我去一趟才好。”

澹台林道:“殿下何必为这起小人劳累这一遭?我偏不信,难道我定南侯竟治不得他?”

明昊也凑过来瞧了一眼短简上的内容,撇撇嘴角,很不以为意道:“那齐易仗着中兴年间的功劳,处处都想压旁人一头,其实朝中大臣谁又比他差了?这几年陛下无暇约束他,任由他在丹斯作孽,他倒蹬鼻子上脸了,以为自己守着那奉恩城,就是南边的王了不成?”

此话一出,众人心中皆是一凛。

夏侯坤略一思忖,道:“父帝即位时,我九辰积贫积弱,国家百废待兴,尤重寒门学子,是以家奴身份的齐易得以考入国子监学习,又被选拔为礼部侍郎,主管国家科举品仕,提拔了不少人才,后来,户部尚书出缺,满朝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他临危受命,竟也表现得不错。其实,他的能力一直是有的,无论在礼部还是在户部,他都很得人心,只不过后来……”

朱正廷接过话头道:“只不过他后来成了一方独大的一品侯爷,心思也就变了,懒得费心思在政务上,而沉溺于大肆敛财,只会用些收买人心的手段来巩固地位,对不对?”

夏侯坤点点头,又摇摇头,道:“他能做到一品侯的位置,懂得察言观色、笼络人心,这无可避免,父帝也未必没有看在眼中放在心上,对他的敲打,也并不唯这二年才有的。”

朱正廷问道:“可我听说,近来九辰朝中,无论是太子治下,甚或言齐易一党中,就有许多人对其感到不满,在民众间也引发很大讨论。若依你所说,这样的事竟一直都有?那为何九辰皇帝不早早将他撤下?”

夏侯坤笑了一笑,道:“你人在江湖,对我九辰朝中的事倒是了如指掌。”

朱正廷哼了一声,心道:你懂什么?我可不是只待在江湖。

夏侯坤续道:“起初,他为国尽心尽力,敛些私财那也没什么,往往父帝也无意说破,心里明白就罢了。可这二年来,齐易利用职权,又依凭过去在礼部执掌科举取士时培植的亲信,逐渐垄断盐权、药材和茶叶,若有似无间,其背后隐隐然有与皇权分庭抗礼之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