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焚香祭酒(15)

作者:积羽成扇

毕竟比起别人的观点,人总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想法,甚至对自己的判断有着谜之自信。

在此,崔颂还要感谢约翰·凯奇的《4分33秒》[3],感谢琴腹上刻着的“问心”二字。多亏了二者带来的灵感,才叫他在仓促中想到这个方案。

虽然冒险而破绽重重,好歹算是混过去了。

为了不让崔琰回过味,看出自己纯粹是在瞎扯淡,崔颂果断转移话题。

“今欲何往?”

崔颂的意思是:你现在准备做什么?

后面还有一句随时可接的下文:如果没什么事就赶紧走吧,哥顶不住了。

然而崔琰理解成了另一个意思。

“叔父世事洞察,竟已看出琰的去意。”遂拱手表示叹服,“琰欲前往北海,拜郑公为师。这几日叨扰叔父,还望琰离去后,叔父多加保重身体。”

显然,因为“今”字在古言中拥有多重含义,崔琰把他的话理解成了——“你今后打算去哪里”。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美妙的误会……

崔颂反应极快,以琼浆代酒,遥敬对方一杯:“何时启程?”

幸福来得太突然……他本该为自己不用再应付难缠的“侄子”而高兴,结果事到临头,他反而有点舍不得这正气凛然又鲁直端方的“侄子”了。

“且等十日。”崔琰接过侍女递上的玉斗,将斗中的琼露一饮而尽,“三日后便是洛阳文会,名士仕子云集。叔父月韵霞姿,惊才风逸,必能在会上大绽其光。琰总要留下凑个热闹,以不负这千载之机。”

……

收回前言。

崔颂面上风轻云淡,实际上后槽牙都磨圆了。

讲真。

崔季珪,你还是快些走罢!

作者有话要说:崔颂:(╯‵□′)╯︵┻━┻你再搞事情我要打你了!

崔琰:……

注解:

[1]黄门郎:官职名,更广为认知的一种叫法是“黄门侍郎”,由【士人担当】,是尚书台的郎官,于皇帝与尚书台之间传达公事与机密。[加粗]有别于小黄门、黄门令(后两者是宦官)。

[2]来自《左传》,原文:“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大意是君子弹琴鼓瑟是陶冶情操的表现,并不是玩物丧志。

[3]《4分33秒》:详见百度(喂),总而言之,就是有一个钢琴家在演奏会上呆坐了4分多钟,然后站起来:谢谢大家,我的演奏很成功。以上。

↓↓↓

※小剧场※:

多年后,某主公向谋主询问崔颂(崔子琮)的为人。

谋主“黄萌郎”:“子琮生(shen2)性(jing1)豁(cu1)达(zhuang4),慷(cai2)慨(da4)爽(qi4)朗(cu1)。天下名(tu3)士(hao2),不若如是。”

主公:善。

崔颂:……

第7章 刺客满地走

午饭后,受到刺激的崔颂自觉滚回房间看书,这一看就看到了晚上。

晚餐是汤饼……也就是古代的面条,崔颂嚼着,口感有点像刀削面,味道意外的好。

难怪魏晋流行汤饼宴,西晋某个文学家还特意写文章赞扬此物,大意是路人见到汤饼,忍不住眼睛看直,或舔嘴,或咽唾沫。

原文是这样的:“行人垂液于下风,童仆空瞧而邪盼。擎器者舔唇,立侍者干咽。”←自由感受一下。

如今崔颂吃到满意的食物,憋了半天的心情终于好了许多。

管他露不露馅。

船到桥头自然直,他且走着吧。

想通了的崔颂决定出去放会儿风。因为古代王城有宵禁的制度,崔颂只得在自家宅子里逛,提着一盏灯信步而行,不知不觉走到了马厩那边。

正在嚼草的白马停下咀嚼的动作,转了个角度,将马屁股对准他。

崔颂抽了抽嘴角,准备拔步离开。

马厩虽然被打扫得很干净,到底还是有些味的,他也不想在这多待。

何况被一匹马嫌弃了……他总感觉心情复杂。

然而步子还没有迈出去,崔颂就走不动了。

身后好似被什么东西拉住,令他无法离开。

崔颂心里清楚,他身后可没有钩子木桩一类的东西,能拉住他衣服的,只有一样。

“松开你的马嘴。”他下意识地开口,又觉得这台词有点蠢,不由抚额,“搦朽,松口。”

仿佛听懂了他的话,身后的拉扯力消失了。

崔颂转过身,只见白马口中衔着一束麦秸,黑溜溜的眼睛直直地看着他。

——刚刚还咬着他的衣服,这草是哪里来的?

心里想着没营养的问题,不防白马突然低下头,将口中的麦秸硬塞到他的手上。

崔颂茫然了半天,看看草,又看看马,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好似从那双马眼睛之间看到了期待与催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