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篮同人)惟君心(36)

作者:老庄墨韩

长街寂寂,轻轻的脚步声如此清晰。

庆国的京城,原是繁华热闹之所,只因禁教一事,惹来民怨沸腾,乱事频生,如今京城夜夜宵禁,百姓一入暮便关门闭户,整个京城冷落凄凉,如同鬼蜮。遥想半年前的热闹非凡,华灯彩照,直似两个世界。

而一手造成这一切的一切的沈君玉,又怎能不感慨叹息?

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对还是错?

她在明月下凄然一笑,只觉心痛得厉害,叫她恨不得仰天大叫三声。

她心中苦痛到了极处,反成了一片漠然,只是默默前行,一时心中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要走出来,又要到何处去?

今日慧净的死,终于叫她的心灵不堪承受,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她可以无视毁誉,不计荣辱但她终不能放下对生命的执着,终无法冷眼看着无辜者因她的决定而死亡。这一种锥心的痛无处可诉。

此刻,她倒盼着能遇上刺客,死了也就罢了。

想到这里,她不禁惨笑了一声。

而这一声低笑之后,暗夜的宁静,就完全被打破了。

四个正在巡视的衙役一阵猛跑,出现在她面前。

一人上前喝了一声:“你是什么人?胆敢暗夜私行,触犯王法。”

沈君玉没料到会遇上衙役,一时呆住了。

她知道京城宵禁,却忘了既然是宵禁,她便不该无事一人跑出来,纵然是心中郁闷难抒,但怎么说,也确实是和法令对着干了。

一时间,她也不好报出名字,说自己就是堂堂户部尚书。

她默默无言,几个衙役自然生疑,一起喝道:“按法令,入夜行走,不能说明原因的,一概要受杖责,你且随我们回衙门,见过大人。”

几个人不由分说,上来扯了沈君玉就要走。

沈君玉到了府衙,竟见深夜之中,灯明烛亮,公堂之上,衙役虽只两三个,但那身材瘦削,神容冷峻的中年男子却是一身官服,打扮整齐,端容肃严,坐在堂上。

沈君玉只看了一眼,心中已暗自赞叹,果然是人才。

这一任京兆尹乃是楚逸所推荐,姓滕名文,在外地做小吏,被一道圣旨提升到京中,上任不到一个月,京中的许多纷乱就平定下来。

沈君玉这里心中思忖,那里衙役已将她带到堂上,上前禀告情况。

滕文上任不足一月,忙得连睡觉时间都没有,拼命处理京城乱麻般层出不穷的难题,连上朝都只去过一两次,又列在连皇帝长相都看不清的班末之位,所以并不认得沈君玉。

此时他高坐堂上,目光如电,上下打量沈君玉,见她站在堂中,神色淡漠宁和,挺身不拜,气质清贵出尘,立刻知其不俗,便也不喝令她下跪,只问:“下站之人,可知道宵禁之令,因何犯禁夜行?若有可恕之理,只管讲来,本官不与你深究,若是无端违令,也不要妄图欺骗本官。”

沈君玉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她是堂堂二品尚书,此刻却叫一个五品官喝斥。偏偏她确实违了法,对方也没有错。

当初是她的政令才引发这宵禁之法,偏偏她现在却因犯法被查问。

叫她怎样回答才好呢?

告诉他,我是沈君玉,因为心情不好,所以明知宵禁之事还是要满街走,其原因是根本没想到法律一样要管到自己身上。

想到这一点,沈君玉忽觉一阵羞愧,意识到自己虽一再讲公正,但受尽龙乘风恩宠信重之后,不知不觉,已在私心里,真觉得自己是特别的,可以拥有特权,所以才完全没有想过,宵禁的法令,自己也该遵守。滕文见沈君玉只管站在堂下出神,不免微微皱眉,露出不悦之色。

下站的衙役立时一同喝起堂威来。沈君玉这才回过神来,暗叫一声惭愧,坦然道:“大人,我只是一时心情郁闷,所以才出来散散心,如此而已。”

堂上堂下,官人衙役,无不愕然,从没有哪个犯宵禁的人,答得这样坦白随便。

看到所有人瞪大眼睛望过来,以沈君玉的定力也有些手足无措,她生平第一次心虚得脸上发热起来。

滕文的脸色不善,他看沈君玉气度不凡,心中已动了怜惜之念,万料不到对方的回答如此儿戏,简直就是轻慢国法。

他心中动怒,口气自然严厉:“好的很,你心中郁闷,自然可以随处散心,只是国家法令在此,宵禁之时,无故夜行者,皆杖责二十!”

沈君玉脸色稍稍有些苍白,却默然无语。

两旁的四个衙役一起应声上前,把她当堂按到就打。

沈君玉被人按在大堂上打板子,羞辱难言。她皱眉承受,脸色虽然不好看,终不曾惨叫出声,也始终没有开口分辨。无论她是什么人,犯了律令就要负责任,所以她直承不讳,更无意表明身份。事实上,她身体虽痛,但心中却轻松很多,因慧净自焚而引发的痛楚自责,似乎也因这身受的刑罚而淡了许多,若能求的心中稍安,她也不惧苦痛。

老庄墨韩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