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492)
但凡在灾年,总是宗教横行的时候。
黄巾军本身就是宗教的身份所创立的,但是即便他们说的在神呼其神,小皇帝刘协自登基以后,事实上,国家的确是在走上坡路。
尤其是在董卓被诛杀后,再配上这一次祭天之行,刘协是真龙天子的说法就此被敲定。
对于这一番言论,民众表示万分欢喜。
他们终于迎来了真龙天子,国家有救了,未来的日子能够越来越好,他们当然欢喜,但是,有些人就发了愁。
正如之前所说的,但凡想要起兵的人,都要选一个正义的名义。而原本他们最好的正义名义就是,刘协得位不正。且其继位后也是大小灾难不断,
祭天之后,原本上蹿下跳想要将近段时间的灾祸甩锅在小皇帝身上的人,也安静了下来。他们都不是放弃了,不过是蛰伏下来,等着下一个机会,酝酿着下一个借口罢了。
迁都洛阳后,民间暗潮不断,朝廷一直不太太平,而在曹操建议的祭天之行之后,政令的传达明显通常许多,而当如今依托于当小皇帝的朝廷越来越安稳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看不惯曹操了。
曹操如今的地位超脱于众人之上,无论是民间影响力也好,实权也好,都亮眼的让人不舒服。而最关键的是,小皇帝对他有一定的倾向,使得诸位大臣都感觉到了一阵不安。但要说起来,最让他们不安的,还是小皇帝对于他的信任,他们实在不能理解这种,谜一样的君臣相得的气氛。
曹操虽无涉政之名,确有涉政之实,只不过,他不常呆在洛阳,但是依托于洛阳和兖州的距离,他呆不呆在洛阳,只差一个上朝的区别而已。
反而他驻守在自己的封地之上,还给了人他远离中枢,轻忽权力、安分守己的错觉。
但是敏感的汉臣们都能发现,小皇帝的很多决策之中,都带着明显的兖州风格?什么是兖州风格呢?就是他们现在很恼火的,高效率,以数据为主、以及复检、抽查,考核等审核制度并行。
如果让曹操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恐怕他会觉得非常冤枉,因为,这一切其实真的不是他干的。
曹操作为一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如果自己插手朝政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小皇帝现在年轻,又因为他的主动退让,对他好感度倍增,看似会蜜月期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是这一切都是非常短暂的,当小皇帝成长,手握权柄,雄心飞扬之时,亲近就成了亵玩,关心就成了干政。
他曹孟德到了那时候定讨不了好。曹孟德会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当然不会,他只要稳坐钓鱼台即可。
他手上握有当今大汉国最为精锐的一支部队,而且全是他自己的。
虽然也因此导致养这些兵士,花费了他大量的心力和金钱。
但是依托于曹军的军屯制度,在没有战争的时候,这些兵士们本身也是曹军的劳动力,还是特别强壮特别会干农活的那一种。
加上陛下不知道是真的忘记了,还是投桃报李,假装忘记了,他并没有往兖州和豫州,再派遣新的盐官和铁官,这一部分收入除却为曹军提供了大量的兵器原料之外,还帮助他们有了改善农具的资本。
说出去,恐怕会让别的郡县州都要羡慕死,在曹操的治下,铁制的农具普及率已经高达四成。
基本能保证每两户人家中,就能拥有一把铁制的农具。
这个铁器的普及率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数字。
同时,依托于铁器的普及,也促使了以村、乡为单位的小型铁匠铺的诞生。在以往,只有城中才有铁匠,但现在,基本上两三个稍微富庶一些的乡村内,就会竖起一个铁匠特有的高炉。
对这些铁匠,村人们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够捶打、修复农具即可。这些人一方面是曾经在工房做过学徒的匠人,另外也有一些是自学成才的,或许或者是工匠的子嗣亲族,工匠本人在城里工作,子嗣便留在家中守着这么个打铁招牌的同时,也能贴补一些家用。
在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曹营上下都没有进行制止。
一方面,如今的兖州,的确需要这样的人,因为作为农具的铁器,其硬度要远远不如于武器,一个是钢,一个是含有大量杂质的铁。
这些农具在触碰到地底较为坚硬的岩石之后,也的确容易弯折,而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其头部也容易变得钝损
村中会几个打铁的,就可以免的农人必须跑到城中去修补,降低成本,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村中的铁匠,若遇到战争时候便可被曹军征召,他们都是曹军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