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之时光回溯(230)

作者:凤羽零落

两人不知道说了什么,乾隆不但没怪罪海兰察,反而赐予了厚赏,太后也再没提试婚格格之说,让晴儿、兰馨打趣了几句,心底其实都很羡慕,事后追月有些抬不起头来,追云、追星也开始排挤她,紫薇看不是个事,这三个都在乾隆身边久了,心思怎么会简单,规矩是规矩,伺候她也没有任何错处,闹矛盾也避着她,可没有缺点的人又最让人没有办法。海兰察的个性紫薇知道一些,深深觉得,海兰察还是对老实点的人才会宽和一些,紫薇无奈,又将她们三个间的形状悄悄跟晴儿说了说。

晴儿这个自小在宫廷长大的人,即使心地善良,也不觉得踩踩宫女的面子是件令人愧疚的事情,第二天追月三个就被太后调遣过去了,太后还好意的送了三个即将年满二十五出宫回家,容貌一般,身材粗壮的宫女来,看得紫薇苦笑不已,还是和颜悦色的询问了三人一番。

知道她们都是京城郊区附近,包衣人家的女儿,又被太后调教过,行事很和人心意,紫薇又恢复了她们在家时的名字,将人留了下来,三人行事让紫薇越看越满意,也许紫薇自己没察觉,她能满意也是因为这三个人的外在条件让她放下心了。要不然紫薇就不会在有未来记忆的情况下,选了人还要看看金锁的脸色,她到底是不放心,也许是知道海兰察大半生的她,深深感觉到他的优秀,也不怀疑他的魅力吧!海兰察拒绝试婚格格,紫薇嘴上不说,心里能不开心吗?午夜梦回,常常想着海兰察对她的承诺。

满人大婚是要在晚上举行大礼,但是到了大婚这天一大早,一切就纷纷准备起来,紫薇一大早就被全福太太收拾好,分别到太后、乾隆、那拉皇后跟前跪别,又开始一系列的各种礼节,其中之繁琐令人咋舌,就是个壮年男人,也累个够戗,

更何况是个弱质女流。这次出嫁的各种规矩比记忆中更慎重,一行一动嬷嬷无不要求严格,这时紫薇不得不怀念起小燕子的好来,至少小燕子把那些老嬷嬷都得罪光了,让她们大婚时没人敢要求她们怎样怎样?而她到现在,却一口东西都不能吃。

也是这天,紫薇在一群王公命妇、格格福晋中,看到了那个导致一切悲剧的硕王爷的福晋,那是一个外表温柔贤良,十分和气的人,谁又想到她会做出那样的事情呢?这就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吗?紫薇只看了一眼就不想再看,又略带羞涩的接受大家的祝福。

尽管她自己也不知道,在前方等待她的是什么,但是紫薇已经在心里发誓,不管情况如何,今生她都不想再承受那样的痛,她不会再爱上别人,她不会再去做一个母亲。丈夫的背叛是痛楚,儿子的厌恶那就是绝望,那是紫薇心中最深的痛。

时间忙碌到了傍晚,各处就位后,紫薇又把旗装脱下,换上了庄严肃穆的朝服,戴了帽子,又如从前一般,握住那个代表幸福的苹果,在盖头下安心等待着桂嬷嬷的指挥,她还有什么好怕的呢?这一次她至少没有错过,就这样吧!

晴儿、兰馨开心的代表紫薇招呼着大家,太后和各王府的嫡福晋、一品大员的夫人做殿里叙话,礼乐声声,火炮阵阵鸣响,一切那样热闹有序,待时辰到了,紫薇一切准备整齐,慈宁宫内除了正在伺候太后的几个,大部分都纷纷来观礼。

紫薇有过去的记忆,不慌不乱的任喜娘搀扶着,一步一步向外走去,耳边都是大家的祝福声,满院子的宫女太监跪了了一地,大声喊着紫薇格格大喜,各王公女眷也都交头接耳,低声谈论着这个身为汉人却能姓爱新觉罗,名为和硕格格、实为公主规制的格格。

就算皇贵妃新逝,皇上都不准许削减其规模,其中诸多猜测。终于礼炮九响,仪驾队奏起喜乐,各处更加热闹了,紫薇头上顶着金丝鸾凤的大红盖头,步入喜轿之中,随着赞礼和喜娘的高喝,一声起轿,场内热闹的气氛,瞬间到了最高点.

八抬大轿被抬起,仪仗队队就位,乐队随后,轿子一路出了慈宁宫,穿过御花园,出了宫门口,一路上灯火辉煌,气象非凡,宫门外灯笼火把其上阵,把周围照的亮如白昼,一身红色盛装的海兰察正带着盛大的排场等在宫门外。

诸多的王公大臣家的年轻子孙都热闹的围在他身边,笑闹着说话,时不时的还有鞭炮响起,一向外表严肃木纳的海兰察今日竟然也一直笑着应对,面带喜色,等到紫薇轿子出了宫门口,唢呐就带头起音,后面喜气洋洋的乐声不断。

海兰察按照赞礼的指挥,行完一应接轿礼,对大家拱手谢过,这才翻身上马,众人还是有些惧怕他经历过沙场的气质,不敢闹的太过,见海兰察上马,也笑闹着各就各位,一路护着轿子而行,公主出嫁的规矩,没那么简单。

尽管时间不早,一路上还有无数百姓围观,而且从皇宫到将军府的路上,都点燃了灯火,按规矩,一盏都不能熄灭,有那凑热闹、添喜气、官场有人的人家也凑热闹,在门口挂起大红灯笼,这样热闹的情景,让紫薇也忍不住好奇之心,偷偷就着帘子一角,向外看了看。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前行去,待到了将军府门口,里面更热闹了,原来王公女眷们都去慈宁宫贺喜,而王公官员们都来了新郎官家,皇帝的女儿出嫁,大家怎么会不捧个人场,以和亲王为首的一群满人爷们都围在戏台,看戏看热闹。

其余官员们都互相结交,谈天说地,这可是难得的热闹情景,这么多人把个小小的将军府挤的站不住角,尽管自指婚旨意下达,这座御赐府邸已经由工部重新修缮过,大婚前夕乾隆又派了内务府一应人员,前来帮衬,仍然忙的晕头转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