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番外(2452)

作者:萧凌凌凌

就像它一开始强调的那样,如果整个法国都变成这样,那波旁王朝的复辟还有什么意义?

这极具煽动性的话,但凡看到,就没人能不在意。

毕竟新复辟的王朝,对波拿巴的存在,简直深恶痛绝,极其敏感。

可偏偏这家报纸明晃晃把一个□□的行为,和波旁王朝的统治不力划上等号,叫他们如鲠在喉。而这家报纸却不是他们想动手就动手,想施压就施压的。

因为它属于英国!

《巴黎时报》创办至今七十多年,原本是一家小报纸,随着时代发展,渐渐成为巴黎大报纸之一。

最后波拿巴上位,进行一系列改革,报社的老板在变革中出事,这家报社被宣传部接手,成为宣传波拿巴精神和政治主张的阵地。

与此同时,他们关闭大量报社,要求报道和撰写的内容,都符合要求。

波拿巴统治期间,巴黎乃至法国的报社从原本七百多家,锐减到两百多家,且背后要么被雅各宾派控股,要么直接收入囊中。

那段时间的报纸内容,虽然抓的严,但充满自由和希望。

也是在这期间,《巴黎时报》一跃成为全法国最受欢迎的报纸,因为有雅各宾政府背书,许多内容都可以登报。

等到波拿巴战败,退出法国本土,作为战胜方的英军,接受不少战俘和遗产,其中就有多家报纸。

一部分还给了以路易十八为首的法国旧贵族势力,剩下的以不错的价格,卖给了英国商人。

波旁王朝在英国的帮助下复辟,自然签订了许多宽松条款,允许英国商人在法国经营壮大,不过是条件之一。

如果不是苏叶拥有英国子爵爵位,凯丽夫人有不错的英国背景,且一回到英国,就和摄政王扯上了关系,凯斯奈尔家族的发展,不会这么顺利,多多少少会遇到各种麻烦。

这是目前法国本土地主和商人的现状,除了那些拥护有功的老旧贵族外,其他人在英国人面前,只能低一头。

只不过英国人惯爱以彬彬有礼的绅士形象示人,行事虽然略显强硬,但裹着温和的外衣,以至于大家的感知不明显。

可在某些事上,能清晰感觉出区别。

比如英国资本控股的报纸,什么都敢发,完全无视政府下的各种禁令。

再比如英国的商品大量出现在法国市场,且价格相比法国生产的相同物品,价值略高,质量却相差不多。

可偏偏许多商场只摆出英国货,而不是法国本土商品。

一来战乱中,摧毁了大量工厂,战后虽然恢复生产,可短期内不可能恢复那么全面。

此时隔海相望的英国有了可乘之机,大量英国商品短时间内侵入法国市场,成为那个不得不的选择,等到法国的工厂建起来,他们开始打价格战,让那些不够□□的新工厂纷纷倒闭,如此又是几年时间。

这种社会环境,对地主和商人来说,糟糕透了,可于新复辟的波旁王朝而言,就不那么重要了,税他们照收,无非是从本国商人手中,换到了他国商人。

相比这个,他们有更多的事要做,要怪只能怪那些商人自己不争气,不能像英国工厂那样,产品质量又快又好。

当然了,法国也不是全然没有胜算,他们某些产业,是英国拍马都赶不上的。

比如香水,再比如红酒,还有法国带起的一波波时尚。

巴黎永远走在时尚前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波拿巴的统治,虽然让全欧洲颤抖,却也让法国的影响力,烙印在许多土地上。

随着波旁王朝的复辟,巴黎的时尚一变再变,可相同的是,无一不引起巨大反响,欧洲国家争相效仿。

这和战前是一样的,而时尚绝对是最亮眼的那盏明灯,牢牢吸引众人视线。

法国依旧是前列强国,依然引领潮流,造就了法国人一种错觉,他们依然生活在太阳王统治的时代。

也就没意识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渐渐被侵蚀,越来越多使用英国货,或者英国资本和英国殖民地产的货物。

当然了,法国商人也没少赚,现在的法国仍然拥有大片殖民地,资本也足够雄厚,远远没到日薄西山的程度,在本土卖不动,可以运去欧洲其他国家或者殖民地,总归是能赚到钱的。

只不过在本国,他们的优势在逐渐减少而已。

言归正传,因为这样独特的战后环境,法国许多报纸,都由英国人控股,在报道上就少了许多顾忌,只要是大新闻,就毫不犹豫发出来。

此次事件,是那种既耸人听闻,又不会造成太大政治负担的新闻,适合大肆报道。

因此多家报纸在苏叶的推动下,已经发起对那条律法是否正确的挑战。

它们用着统一的开头,不同的观点作结尾。

“太阳王路易十四是伟大的君主,人生不应该存有污点,此条法律是在羞辱他,务必在上帝的允许下,进行修改,以期符合伟大君王的形象。”

“路易十四的功绩无可指责,可马有失蹄,人有失足,哪怕是备受尊敬和崇拜的太阳王,在年轻时,不免囿于亲情,而做出错误决断。有错误不丢人,最重要的是,弥补这项政令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历史上彻底抹掉他不光彩的一面。太阳王永远光辉普照!”

无论哪条观点,最后都以修改法律做结尾,至于事后是保留还是掩藏真相,那都是之后的事了。

达成这个效果,苏叶在背后的推动功不可没,总之,她调动多方关系,才促成这个结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