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番外(142)
冯保笑道:“殿下这才发现。”
这些日子,张居正隔三差五就送来一封信,故事一个接一个,朱翊钧便把那本云里雾里的《列子》抛到了脑后,好久没翻过了。这也正是张居正的用心良苦,嘉靖每日沉迷修道,他不想朱翊钧再受这些思想的影响,便请冯保帮他作画,他自己写故事和讲解,这样就能更快一些,让朱翊钧看到那些贤明君主的故事。
十岁还是晚了一些,要想启蒙未来的皇帝做一位明君,就要从小开始,从思想上影响他。
可他还是低估了一个四岁稚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这些故事,也不是每个都喜欢。
比如那个孝德升闻,别的故事,朱翊钧都会反复的看,只有这一篇,朱翊钧看过一遍,就再也不看了。
时间转眼来到四月,桃红柳绿,落英缤纷的时节。
然而,春日的美好却被一件事打破平静。
因为蓟辽总督杨选的错误判断,导致蒙古兵再次逼近京师,全城戒严。
而后,敌军大肆抢掠三河、顺义一代十日之久,方才离去。
事后,嘉靖怒杀杨选,不解心头之恨,欲要治罪兵部尚书杨博,徐阶极力保全,嘉靖又念及他以往功绩,这才饶了他。
朱翊钧养在皇城之中,天子身侧,那是整个京师最安全的地方。
他还太小,对于战争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认知,但周围太监脸上的惶恐,皇爷爷眼中的愤怒,他却真切体会到了。
战乱之后,天灾接踵而至,端午汛淹了新安半个县,在福建地区横行的除了倭寇还有蝗虫,京师郊外刚走了鞑靼,又来了旱灾。
嘉靖感受到了力不从心,徐阶却不容他多想,一桩一件,都替他计划得明明白白,抢险救灾,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免除灾情严重地区的赋税。等眼下的困境解除,再新修河堤,治理虫害。
自从严嵩倒台之后,眼看国库有了点余钱,这下又要花得一分不剩。
徐阶一改往日的温和,态度很是强硬,该花的银子就得花。又是战乱,又是天灾,老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朝廷又不作为,那不是逼着他们造反?
不该花的,一两银子都别想乱花。什么修宫殿,修道观,设斋醮,炼丹药……想都不要想。首辅大人不批准,皇帝啥也干不了。
听话的已经被赶走了,就剩这个不听话的,但不听话的他踏实干活儿,嘉靖也没有办法,只能把自己变成听话的那个。
他玩弄了一辈子权数,老了才发现,先是严嵩,后有徐阶,竟是他自己被两个大臣拿捏住了。
这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朱翊钧努力做梦,想要再次梦到那位火德星君。
然而,一觉醒来,他把自己累得够呛,却并没有见到什么神仙。
不过,此日清晨,京城下了一场大雨,京郊的旱情倒是缓解不少。
鞑靼会离开,天灾也会过去,人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入夏的时候,裕王服送来一件道袍,说是裕王妃亲手缝制,用的还是宫里赏赐的锦缎。
嘉靖看了喜欢,还当场试穿了一下,对儿媳妇的这份孝心,非常满意。
这么多年,他那儿子就没这个眼力劲儿。见到父皇,总是唯唯诺诺,连句吉祥话儿都不会说。
嘉靖问裕王妃要什么赏赐,国家才受了灾,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王妃什么也不要,只求父皇恩裳,让世子回王府小住几日。
这也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嘉靖高兴,一挥手:“准了。”
临走前,朱翊钧还专程过来嘱咐他的皇爷爷:“你不用来接我啦,我自己会回来的。”
嘉靖板着脸瞪他:“谁要去接你了,你不回来,朕倒是落个清静。”
朱翊钧说:“那好吧,我多玩几天。”
“早些回来,你不读书了?”
朱翊钧说:“我已经读完了《论语》,张先生说我还小,要适当休息才好,这叫劳逸结合。”
嘉靖说了一句,他说了一堆,这小嘴是越来越能说会道了。
嘉靖盯着他看了片刻,挥手撵人:“赶紧走,烦死了。”
朱翊钧偏不,非要跑过来,搂着他的脖子,在他脸上亲一口,这才蹦蹦跳跳的离开。
嘉靖看着他的背影,不知不觉笑意漫上眼角。养这么个小东西在身旁,比服用什么金丹都要延年益寿。
第50章 朱翊钧到了王府,……
朱翊钧到了王府,那就彻底没有人管他了。他爹隔三差五还得跟着老师上课。
他在院子里跟一群太监捉迷藏,太监们请他藏起来,朱翊钧却自己趴在树上蒙着眼,让太监们藏好。
“藏好了吗?”
“……”
没有人回答,朱翊钧就当他们藏好了,自己在院子里看了一圈,也不找,径直朝书房跑去。
小家伙一蹦一跳,走到书房外的长廊就放轻了脚步,一步一步往门口挪去。
书房的门外守着一两名太监,见他走来,正要开口,朱翊钧却竖起手指,抵在唇边,做了个“嘘”的口型,那两名太监便不敢再吭声。
朱翊钧趴在门口,小心翼翼探出半个脑袋往里张望。
里面,高拱正在给裕王进讲,说的也都是那套——以史为鉴,从历史经验中学习为君之道。
今日讲的是《尚书·虞书·舜典》:“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说舜的父亲是个瞽目之人,在舜的母亲去世之后,瞽叟又娶一个妻子,生了个儿子叫做象。
从此以后,这家里可热闹了,瞎眼的老爹不讲道理,后妈恶毒不贤,弟弟又凶狠无状。他们三个人时常商量着怎么弄死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