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番外(129)

作者:天予昭晖

当张经、李天宠嗤之以鼻得罪小人的时候,胡宗宪不顾旁人的鄙夷,对小人巴结逢迎,只因为他在前往浙江之时,就立下誓言。

当然,这些并没有出现在小朋友的睡前故事中,小朋友不适合听这个。等他再长大一些,读过更多的书,明白更多道理,他自然会了解这些。

不过,故事从这里开始。

“此去浙江,不平倭寇,不定东南,誓不回京。”

“这是胡宗宪调任浙江巡按之时立下的誓言,而如今,他做到了。”

朱翊钧好奇地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冯保说:“很快,胡宗宪迎来了他的第一场战役,也是第一场失败。四千精兵死了一半。胡宗宪立刻命令部将增援,复大败。”

“士气大振的倭寇,又在浙江沿海一带大肆抢掠一番,之后满载而归。”

“胡宗宪意识到,他的对手并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毛贼。倭寇已经形成规模,有钱,有武器,有组织,他们是一支庞大的,训练有素的军队。”

“胡宗宪也需要帮手,所以……”

朱翊钧学会了抢答:“所以,他找到了徐渭。”

“不止徐渭,还有之前我们提到的……”

“俞大猷!”朱翊钧满眼向往,“真想让他当我的老师。”

“额……”冯保扶额,“殿下不是已经有老师了吗,张先生听了会难过的。”

“那不一样!”朱翊钧噌的从床上站起来,“张先生教读书和写字,俞将军教兵法和武功。”

冯保赶紧拉着他躺下:“着凉了,着凉了。”

小家伙又钻进被子里,只露出脑袋,煞有介事的叹了口气:“不过,俞将军要打仗,不能当我的老师。”

冯保问他:“你就这么想学武功?”

朱翊钧点头:“想。还想学兵法。”

“……”

“徐渭小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又是神童,杨慎、严嵩、徐阶、张居正、徐渭……大明朝盛产神童,尤其嘉靖一朝,数不胜数。

“他是他父亲晚年与小妾所生。出生百日父亲去世,从小由嫡母抚养。十岁,生母被嫡母逐出家门,十四岁嫡母去世,他随长兄生活。但年龄相差太大,并无手足之情,相处并不愉快。”

“嗯?”朱翊钧不懂,以前大伴给他讲故事,从来不提那些人的幼年身世,今日讲到徐渭,却如此详细,“这和他抗倭有什么关系吗?”

冯保轻轻摇头:“没有,我只是想告诉殿下,一个人往后的人生际遇往往与他在童年时候的经历息息相关,脾气、秉性、行为都能从中窥探一二。”

“他二十岁就中了秀才,却考了八次乡试,到最后也没中举。”

朱翊钧又问:“他不是神童吗,为什么考不中?”

“这个问题有些复杂,或许等你长大之后会有答案。”

朱翊钧嘟嘴:“又要等我长大呀,我长得可太慢了。”

这语气,这神情,配上他那张漂亮的脸蛋儿,能把人萌死。冯保说:“慢一点挺好的。”

朱翊钧催促道:“后来呢?”

冯保问他:“殿下已经见过胡宗宪,你觉得他看起来怎么样?”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他看起来很凶。”

那是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他虽然是文臣,但朱翊钧第一眼见到他,却把他错认为武将,就说明此人看起来就不是个善茬。

“对,很多人都怕他,包括俞将军。”

“但徐渭不怕。胡宗宪派人前去绍兴,请他做自己的幕僚。徐渭不应,要他亲自来请。”

“胡宗宪没有生气,百忙之中亲自走了一趟,将这位大才子请到了自己的总督府。”

“很快,倭寇又来了。”

朱翊钧迫不及待的问:“这次赢了吗?”

冯保摇头:“没有。他们太狡猾,时而集中火力攻打一处,时而分兵作战,四处流窜。烧杀抢掠,沿海百姓深受其害。”

朱翊钧听得揪心不已,皱着眉头,叹一口气:“怎么办呀?”

冯保伸出手指,抚平他眉心的皱着:“殿下忘了,还有徐渭,他对胡总督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

“先定大局,谋定而后动。”

“咦?”朱翊钧问,“大局是什么?”

“大局是两个人。”

“哪两个人?”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冯保给他掖了掖被子,“时辰不早了,殿下先睡吧。”

眼看又到了年尾,朱翊钧生日也到了,他已经四岁了,虚岁五岁,换做别的孩子,也不过是刚开蒙认字的年纪,他已经读了一年书。

一大早,他就跑到万寿宫的正殿。嘉靖坐在御案后面,悠闲的泛着一本书——又不知哪个道士给他献上的长生秘法。

朱翊钧一路跑到他的跟前:“皇爷爷,你在看什么呀?”

说着,他的脑袋直接从嘉靖手臂下钻过去,利落的爬上了皇爷爷的腿:“让我也看看。”

“嗯。”嘉靖沉吟一声,低头看了一眼,已经坐到他腿上的小团子,“愈发没有规矩。”

确实没有规矩,但也是他自己宠出来的,能怪谁呢?

小家伙在他腿上还不老实,得给自己找个舒服的姿势。这又引来了帝王的不满:“你能看懂什么?”

虽然不满,但手臂一横,揽在他的肚子上,生怕他滑下去。

读了点书的小朋友,最介意别人看清他没文化。朱翊钧拿起书,一本正经的读:“《太清经天师口诀》,夫口诀者,盖神仙众经之大诀,欲求神仙千方万术,而不得此诀者,终不能成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