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959)
作者:千里江风
李弘遙遙朝著李清月看去,正見對方值此數萬大軍的簇擁之中,也依然是其中最為醒目的一位。
後方的“李”字軍旗在夏風之中招展翻卷,便映襯得那手托鷂鷹、縱馬徐行的玄鎧將軍,更有瞭一派巋然不動的氣場。
縱然還因距離遠近,不太能夠看得清楚她此刻的神色,但李弘絕不會看不清,這其中到底有多麼旺盛的生命力與何其耀眼的統帥能力。
是真的太過耀眼瞭……
盛夏的日光還在同時被軍隊之中士卒的精甲反照出瞭太過刺眼的眩光,讓人根本不敢朝著那頭直視。
偏偏李弘又必須始終直視著那個方向,誰讓他正是這大軍之前的歡迎者。
所以他不會錯過這樣的一幕。
安定似乎朝著那手臂上托舉的鷂鷹輕叱瞭一句,往外一擡,那隻飛鷹當即乖覺地振翅而起,在空中盤旋瞭數圈後穩穩地立定在瞭軍旗之上。
這隻被從海路帶回,又在李清月手底下訓練瞭七年之久的鷂鷹,雖還不能在戰場上充當她的另外一雙眼睛,卻很顯然已變成瞭一隻合格的鷹犬,也在起落的瞬息,化作瞭這重返關中土地的迎接信號。
而就在同時,一桿畫戟取代瞭之前的鷂鷹,出現在瞭李清月的手上。
畫戟尖端之下的紅纓高高揚起,伴隨著的,是李清月的一聲高呼:
“諸位,拿出我大唐將士凱旋的風采來!”
這一句主帥的下令如同軍中數次傳播的軍令一般,快速在行伍之間傳播,也在霎時間變成瞭激起全軍聲勢的開關。
半年的往複奔波作戰又如何。
沒能成功打入吐蕃腹地又如何。
大唐四處仍有天災未平又如何!
這支因軍情被聚集起來、又因安定公主而真正被彙聚在一處的隊伍仍能一往無前,所向披靡。
沒有人會懷疑安定公主在此時的這句下令別有居心,他們隻覺這是這位主帥在成功將他們之中的大多數帶回關中後,要在為他們爭取到應得的戰功封賞之前,再讓太子與隨後的天皇天後見證一番士卒的表現,也為飽經災情折磨的關中給出一記強有力的安撫。
就算邊境動亂,被安定公主統轄的唐軍也有本事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戰事,為關中減少人口與糧草的消耗。
這些凱旋的士卒中還有不少即將帶著封賞歸傢,讓其中的一些人不必再在旱災中煎熬。
所以他們當然有此自信,也有此資本高呼著去時的“必勝”口號而回,隨同著前行腳步帶來的大地震顫,形成一片驚心動魄的共鳴景象。
可在李弘看來卻顯然不是如此的。
在他的視線中出現的,是一種近乎於威脅的耀武揚威。
不僅僅是安定的隨軍親衛,那些能有資格身披甲胄上陣的人,都毫不在意暑熱地披上瞭戰甲,讓整支軍隊形成瞭一片鐵甲的海洋。
隨著戰馬一起緩緩推進的騎兵,則仿佛是被這樣的氛圍所感染,幹脆也像是他們的主帥一並取出瞭長兵。
這些在藏原上真正對吐蕃士卒造成過殺傷的武器上,還殘留著一抹並未徹底消退的血色,以至於在長兵拖拽的同時,風中也多瞭森森肅殺之氣。
李弘直面著這樣的景象,險些不由自主地打瞭個寒噤。
誰也不必懷疑,若是這樣的一列騎兵忽然加快瞭前行的速度,到底能不能在須臾之間剝奪去敵方的性命。
這片聲如擂鼓的響動中,他的目光也完全不受控制地看向瞭這支隊伍中另外一個特殊的群體。
從外貌和打扮看,那都是一支由吐蕃人組建的隊伍,連帶著他們之中為首的將領,也應當是吐蕃人出身。
就算隻是倉促望去,這些人在氣勢上竟也絲毫不弱於唐軍。
但李弘絕不會錯認,當這列士卒朝著他看來的時候,眼中有一種未經禮教馴化的殘忍與蔑視,唯獨在轉向安定的那一刻,以那為首的將領為代表,都呈現出瞭一派服膺稱臣之態。
這又何止是欽陵贊卓和其被準許臨時統領的士卒所拿出的表現。
全軍這等赫赫生威的排場,原本就是因為安定發出瞭那一句號令而來,讓人在這一刻不得不懷疑——
倘若今日並不僅僅是要展現出士卒風貌,而是要幹脆在主帥的帶領下殺入皇城之中,他們會不會也能夠絲毫不顧其他的限制,直接聽從主帥的號令。
一想到這種縱然荒唐,卻在李唐的傳承中不是不能出現的場面,李弘的臉色不由自主地變成瞭一片慘白。
上一篇:叶罗丽之肆意而为
下一篇:叶罗丽:满级大佬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