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857)

作者:千里江风


李清月搖瞭搖頭,“今日周季童所為還不到要命的地步,至多就是遭到嚴懲,用周道務的貶官保他父子二人一命,對臨川姑母來說已是萬幸瞭,如何會因此怪我。何況,不是事事都能講求人情的。”

她扶著面前的護欄,眼中閃過瞭一縷幽光,“比起所謂的人情,我更希望能借著這契丹叛亂,讓天下看到一出對照。”

是龐飛鳶和周道務在提防敵情上的對照。

也是李敬業和周季童作為將門第三代子弟的對照。

她需要這出對照的聲名,將大唐境內的更多年輕子弟籠絡在手中。

阿娘以天後身份臨朝,正在日益博取朝堂之上臣子的信任,以她負責推行的銓註法將更多有才之人自底層官員中選拔出來,甚至即將把改變推進到科舉之上。

但那些還未踏足官場的,卻需要以另一種方式把握在手中。

她此前希望通過對李敬業的改造樹立起典範,終於在今日能到落成之時瞭!

這大概就是兩張包羅數代的網,正在以一種防不勝防的方式籠罩在朝野之間,靜靜地等待收網之時。

不過這等野心勃勃的謀算,在李清月順大河乘舟折返長安之時,還是先被她下意識地拋在瞭腦後。

越是接近河洛、關中,沿途所見受災的情況也就越是嚴重。

朝廷詔令各州難以維系民生的百姓前往外州逐食求活,便讓黃河沿岸多有順流而下踽踽前行的難民,希望能在它州尋到一處供給糧食的地方。

可這大唐境內絕大部分的糧食畝産也不過隻有如此而已,就算從遭災的一州遷移到他處,又當真能夠尋到求生的機會嗎?

隻能說,河南河北各州為瞭接應關中、山東以及江淮的難民,已經盡力在開倉放糧瞭,可此等杯水車薪之下,勢必還有更多的人倒在半路上。

當船行至濟州河彎的時候,因河道漸窄水勢愈急,不得不放緩瞭速度,便讓李清月愈發清晰地看到瞭那一張張麻木的面容,正在朝著對誰來說都是未知的方向走去。

“等等,攔住他!”

龐飛鳶剛聽到公主喊出這句話來,便見前頭的河岸邊跳下去瞭個人。

天久不雨,就連黃河都比平日要淺得多,船上的船夫很快調撥船頭,下網撈人,將這個已然餓得皮包骨頭的老者給打撈瞭上來。

但在看到對方面對旁人送來的餅子也巋然不動的神情時,李清月又忽然覺得,她讓人把他打撈上來的舉動,或許不一定是對的。

對方隨後的動作,也隻是木然地站瞭起來,不顧衣上還在落水的潮濕,便請求將他放下岸去。

他沒接過船上的饋贈,也沒重新跳到河水之中,而是繼續用一種仿佛茍延殘喘的腳步往東而去,逐漸消失在瞭日暮的光影裡。

李清月明明很確定,自己早不是當年還對逐食驚愕不已的樣子,依然被這樣幾近無聲的一幕狠捶瞭一記胸膛。

她不知道這個老者會否在遠離瞭她的視線後重新跳入河中,給自己尋求一個解脫,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恰好遇到瞭一個落腳之地,但她很清楚,自己就算救得瞭這一個人,能保證泊汋封地內的百姓安然度日,能用自己這數年積澱救得瞭幾萬人,對於這波及百萬戶人口的旱災,依然有一種說不出的無力感。

除非,她能將變革覆蓋到更深處……

但在銅鐵能用在改變生産力、制作打取水井的工具之前,又偏偏還需要用在制作對外戍防的武器之上。

她很確定,在這樣的天災面前,契丹絕不會是唯一發起動亂的。

已經蟄伏瞭七年之久的吐蕃,必然會想要做這個趁火打劫之人。

在很可能不會太遠的戰事面前,李清月已到喉嚨口的很多話又不得不被吞咽瞭回去。

這種兩難的抉擇,讓李敬業這等神經有些大條的人都察覺到瞭李清月的情緒低沉,也相當乖覺地在此等高壓之下保持瞭沉默。

不過在途經洛陽獲取補給後,他想瞭想還是出聲安慰道:“大將軍,其實這個情況也沒那麼悲觀,您看,連太子和太子妃都親自來到洛陽施粥賑災,安撫流民,確保其中沒有偷工減料的情況瞭,可見朝廷對此事還是相當重視的……”

“你這話還不如不說呢,”李素筠吐槽,“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除瞭能用來對外表現一番太子的仁德之外,有什麼其他的好處嗎?”

恐怕是沒有的。

就跟當年李治想要通過發行乾封泉寶來改變私鑄惡錢的情況,分明是一樣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