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843)

作者:千里江风


到時候,恐怕不是外力的作用讓他們暫時放下芥蒂一致對外,而是以更快的速度激化紛爭,直到分出一個勝利者去迎接唐軍帶來的挑戰。

這樣的情況下,吐蕃最有可能迎來的還是失敗。

既然如此,他們便不能在此時給唐軍留下話柄。

大唐不是要封禪嗎?那麼吐蕃就派人前來祝賀好瞭。起碼在明面上,誰也挑剔不出這位新任大相的邦交手段有何不妥。

文成公主又壓低瞭音量,用隻有同在車中之人能聽到的聲音說道:“現在若要進攻吐蕃,大唐做的準備也還不夠呢……”

她自被接回長安到如今,便如安定在回返途中所告知的那樣,已從事起瞭修編西域圖志的工作,憑借著自己卓越的記憶力大略打出瞭一個框架,以便在隨後分發給一並從西域回返的其餘人等填補血肉。

安定也同她說過,這個工作不是非要她在半年一年內完成的。畢竟,為瞭擁有進軍吐蕃腹地的能力,她向陛下建議,自日月山口與當金山口,分別將隴右駐兵以及西域兵馬送往藏原之上,讓士卒以交替戍防為由適應高原氣候。

若非此次在吐谷渾邊界擊退吐蕃兵馬,基本上都是快速完成的交戰,唐軍的損失可能會比現在多出很多。

五年之內,唐軍的態度都是防備吐蕃入侵,阻遏對方的擴張,同時收攏處在吐蕃與大唐邊界上的這些羌人部落,建立起一道隨時可以卷起風暴的壁障。

下一場對外戰事倘若真要在封禪之後發起的話,一定不會是在吐蕃。

她剛想到這裡,就聽外頭的李素筠已接瞭下去:“城陽姑母,您是不是太看得起我瞭,連安定這樣的用兵奇才都是從東面的戰事開始的,我哪有這個本事直接就往吐蕃打?”

總得有個難度上的循序漸進吧。

這麼算的話,新羅和倭國這種,就要更適合她長見識一點。

可惜新羅國主太有眼力瞭,聽說在此次國書之中寫瞭不少好話,讓原本最適合由騎兵突入的選項都隻能暫時擱置瞭。倭國還得渡海,就麻煩很多。

不過沒關系,她可以先加入安定在遼東的戍防隊伍,跟她們一起在冬日去黑水草甸上狩獵!

……

金法敏忽然覺得後背一涼,打瞭個噴嚏。

“七月雖已到立秋,但在中原還遠不到真正降溫的時候,新羅王若是水土不服身體不適,還是該當早日就醫。”

金法敏扯瞭扯嘴角,“多謝安定公主關心瞭,這話從您口中說出來,真是讓人倍感榮耀啊。”

都說百聞不如一見,對金法敏這個想要看清安定公主到底是何許人物的傢夥來說,更覺自己應當奉行這個準則。

苦於劉仁軌此人在百濟紮根越發深厚,金法敏也意識到自己此前希望攥取半島的計劃,也需要徹底做出變更。

正因為如此,他在劉仁軌登門告知大唐有封禪意圖,需有各國使臣隨行的時候,選擇瞭自己親自前往。

但或許這既是他做出的一個正確決定,也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他剛到青州,便因劉仁軌收到瞭安定公主的來信,在身處他國的威脅之中寫瞭一封國書,儼然變成瞭安定公主達成某種目的的工具。

隨後又在抵達兗州時得到瞭讓他汗毛倒豎的熱切歡迎,而後便在他都沒弄明白情況的時候,被卷挾進瞭前往洛陽接駕的隊伍裡。

他原本可以直接像是契丹、奚人、靺鞨使者一般,直接等在泰山腳下,卻非要先往洛陽走一趟,屆時再隨同封禪的隊伍從洛陽重回泰山。

這都叫個什麼事!

為瞭表現他新羅既對大唐有如此一番討巧賣乖的表現,便絕無可能受到倭國的拉攏圖謀犯境嗎?

還是說,為瞭讓他金法敏在這封禪記錄中留下特殊的一筆?

“哎,新羅王說的是哪裡話,”李清月一邊盤算著要如何將頭一個書寫天後之稱的金法敏和洛陽拉上點關系,一邊答道,“我既為熊津大都督,與你互為友鄰,自然該當彼此關心的。這就叫做……遠交近攻?”

金法敏嘆氣,“安定公主,恕我直言,我雖然隻在長安待過幾年,對中原文化稱不上精通,但也知道這個詞不是這麼用的。”

這是什麼遠交近攻?遠交戰、近攻心是吧!

李清月回道:“我所說的,自然是國都之遠近瞭,不是嗎?不過若是這個說法當真用錯瞭的話倒也不奇怪,畢竟我自八歲參與征戰,至今三年間屢有戰功,那些個詩文經傳,自然是沒什麼時間好好學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