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537)

作者:千里江风


------

武媚娘在拆開這封從泊汋城送來的信時,雖已早料到阿菟在那裡是一派天高任鳥飛的境遇,也還是沒忍住在看到這封傢書的下一刻笑瞭出來。

隻見上面有一張單獨的紙片,根本沒寫著文字,而是畫著一個坐在金條上面的叉腰小人。

哪怕多年間她的畫技提升也就那麼回事,但武媚娘仿佛還是能從這畫上看出女兒興高采烈的神色。

最好笑的便是旁邊的幾道短線,仿佛是要給這金條加上發光的效果。

再配上那金條之上畫著的兩根麥穗,就差沒直接寫出“有錢,在種地”五個大字。

想想阿菟此前在跟她提及那封地之時所說的話,她完全可以猜到,這金條或許正是實打實的金礦。

“這孩子……”

這一番親疏之別,在給她和給陛下的奏表中展露無疑。

因為在方才那張被她看到過的奏表上,可完全沒提到這一茬。

阿菟此舉,分明就是一邊藏起瞭自己的小金庫,一邊又吃準瞭她這個做母親的在獲知此事後,絕不會將這種事情彙報到陛下那裡啊。

但要說阿菟的判斷也沒錯。

她確實不會說的。

誰讓她比誰都相信,這樣的一筆財富落到女兒的掌控中,必定能讓她幹出一番大事。

她剛想到這裡,忽聽宮人來報許敬宗到訪,便快速將手中的信擱置在瞭一邊。

許敬宗邁步入內,朝著她行禮後說道:“皇後殿下,集議的準備已差不多瞭。”

武媚娘臉上的笑容微微一收,取而代之的,是目光中的銳利。

阿菟在遼東謀劃發展,她也要接受這一頭的挑戰瞭!

第143章

群臣集議將至啊……

這僧侶拜君, 絕不是一件容易辦到的事情。

起碼在有記載以來的歷史上都不是。

東晉的中書監庾冰希望以此事振奮朝堂,但還沒等將其擴大戰局到僧侶之中,就已先遭到瞭同僚何充的反對, 兩方一番辯駁,讓這個計劃被迫擱置。

到瞭東晉末年,桓玄發起沙門禮敬王者之事, 卻因其在一年之後成功篡位,建立桓楚, 重新下詔將僧侶敬拜禮節廢除。顯然在其中做出瞭交易與妥協。

南朝劉宋也曾經試圖做成這件事,但在廢帝劉子業即位後, 就將其重新撤回, 因為無法壓制住僧侶抗衡之心。

隋煬帝在此事上的嘗試直接遭到瞭佛教的一致抵抗,並未能夠推行。

到瞭唐太宗之時,敕令僧侶致敬父母而非君王, 甚至也隻是維系瞭兩年。

但太宗昔年遠征高麗未能得手的情況,在方今天子在位期間終於得到瞭改變, 百濟、高麗相繼滅國,歸入大唐統轄之地——

李治也迫切地希望能在另一件未成之事上有所改變!

正因為前朝天子沒能辦成, 當他能打破僧侶傳統,扭轉這一規定的時候,在某種意義上,他以帝王身份所得到的贊譽也能超過在他之前的幾位。

而要許敬宗看來,皇後也意圖推進這件事情, 並不隻是因為打從廢王立武、扳倒長孫無忌以來, 她就始終和陛下站在同一利益立場上。

也或許並不隻是因為陛下病弱體虛, 亟需以此法彰顯威儀,借此讓籌辦此事的皇後在前朝有更多的話語權。

還因為……這個僧侶致拜君親之中的“君”, 並不隻是指代的李治這位天子,也包括瞭皇後以及皇太子。

這是在禮法與宗教雙重層面上的地位擡升。

一步步看著皇後從武昭儀到今日的地位,真是讓人不知道該當說是唏噓,還是該當說是敬佩。

但想想當年還是陛下借著武後之口告知他該當如何去做,等同於他還欠著皇後一份人情,他也該當知道自己當下應如何辦事。

不,這應該不僅僅是因為人情的緣故。

陛下病弱,太子年少,皇後不得不先走上前臺來,本就是時局必然。而相比於已被流放的李忠,被丟到許地的李素節,完全沒有存在感的李孝與李上金,大唐的未來到底由誰繼承,本就是很明顯的事情。

他這位“太子賓客”該當有什麼表現,本就不必多說。

“按照皇後殿下所倡議的那樣,集議之事會在中臺都堂舉辦。與會之人的名單以及相應的票決之物都已盡數就位。”

“勞煩右相瞭。”武媚娘朝著許敬宗頷首致意。

確實是挺勞煩他的。

按說許敬宗的年齡也不算小瞭,實在不應該像是近日這般籌備文稿和與會官員名錄,接連有陣子沒能好好休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