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243)

作者:千里江风


反正他是清清楚楚地看到,在她寫到末尾一句的“戴罪立功”時,字跡都已平和瞭不少,可見這出安排絕不是讓賀蘭敏之去跟著王玄策學習,而純粹是讓他去吃苦的。

不過怎麼說呢,要真讓他被“網開一面”幾個字給糊弄瞭過去,李治還得不高興瞭。

現在的這出安排,就讓他很滿意。

因李義府升起的怒火,都在忽然之間消弭瞭幾分。

是瞭,這樣一來,就隻剩下對李義府的安排瞭。

李治嘀咕:“困獸猶鬥,困獸……”

等等,他好像知道該怎麼辦瞭。

李治咀嚼玩味瞭一番皇後在信中提到的話,忽然朝著外頭朗聲吩咐道:“傳訊下去,朕有意即日擺駕洛陽!”

既是困獸,總是應當給它看到一點希望,也讓它看到一個進攻目標的!

第68章

“陛下不先處理李中書那件事?”

李治行將前往洛陽的詔令下達, 便有人找上瞭他。

他朝著說話之人看去,見對方垂手斂目,好一番神態恭敬的樣子。若不是早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治恐怕還真當對方隻是在奉公執法。

他問道:“杜相是因公還是因私才有此一問?”

杜正倫的神情一僵。

他還真得算是因私。

顯慶二年,在陛下的委派之下,他得到瞭開辟三門峽水路運輸的職務。

因其中進度喜人, 被升任為中書令,正填補上瞭李義府之外另外一個中書令的位置。

但李義府自打升遷上位後便隻想獨攬中書省大權, 對於杜正倫可謂是厭煩至極,二人沒少發生爭執。

偏巧這兩人還在去歲年末有瞭一場私事糾紛, 加劇瞭矛盾。

李義府在向皇後表忠心的書信中寫到, 他得到瞭趙郡李氏的承認,被加入瞭宗譜之中。

杜正倫的身份也同樣不太“正宗”。

他出身的洹水杜氏和京兆杜氏有些血緣關系卻已相差甚遠,所以他在被陛下從貶官之地提拔回來後, 一度想要和京兆杜氏連宗。

但比起李義府在趙郡李氏那裡受到的禮遇,京兆杜氏就沒給杜正倫以臉面, 直接拒絕瞭他的要求。

為此,李義府沒少嘲諷於杜正倫, 讓杜正倫憤恨不已。

杜正倫此人一度因李承乾謀反案被貶官到驩州(越南)之地,哪怕重新被啓用,也總有幾分落魄者得勢後的心態失衡。

既然能找機會對李義府落井下石,他是肯定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的。

李治對於這兩位中書令的矛盾心知肚明。

但就像許敬宗和韓瑗彼時同處門下省,便是李治的制衡之舉, 杜正倫和李義府同為中書省長官也是這個意思。

不過現在, 李治並不打算讓杜正倫一口氣將人給拽倒瞭。

他要再看一出好戲, 就要先將杜正倫也給一並帶走,減少對李義府的掣肘。

“行瞭, ”李治瞥瞭一眼杜正倫這個緘默無言的樣子,“你那點心思我還不知道嗎?但現在不是你在這裡逞威風的時候!”

遭到瞭這句敲打,杜正倫連忙更拿出瞭一番謹慎小心的樣子。

“皇後再有三月便到臨盆之時,朕必須前往洛陽一趟,以保國母安全,等到年底回返長安之時再來定論李義府罪責有何不可!”

杜正倫連連點頭。“陛下教訓的是,此事確實不如皇後和皇嗣要緊。”

相比他的父親和祖父,李治的子女數量絕對可以算少的。

在李忠被廢黜太子位,遷居梁州,許王李素節前往封地後,留在陛下身邊的也就更少瞭,這個行將出生的孩子對陛下來說當然重要。

更不用說,這個孩子還是皇後所出。

若按照李治的想法,早一點審斷李義府案件還是晚一點根本無所謂。

杜正倫頂多就是覺得,那案子懸而未決,實是讓他抓心撓肺得難受。

然而他又已聽到陛下說道:“前幾日你與劉祥道聯名上書,說是每年的入流官員太多,不對銓選進行精簡,遲早會成為拖累弊病,但你也需知道,朕對人才正是急需之時,這二者之間如何平衡,你在此番隨駕之中再行思量一番,重新向我稟告。”

杜正倫當即大喜。

他當然知道,精簡官員入流人數,達成進出平衡,勢必會因為動瞭有些人的利益而遭到反對。

但他若是真能做成這件事,比起李義府此人憑借著廢王立武站隊而升遷,更可算是一項實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