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178)

作者:千里江风


至於是一口氣撞翻站在山坡下面的人,還是馬車鬧到車毀人亡的地步,既然駕馭馬車的韁繩還在他的手中,他就絕不會對此有任何一點後悔。

但要料理長孫無忌,徹底搬開太宗一朝繼承下來的絆腳石,並不能像是解決掉褚遂良的情況一樣,可以一道詔令下去,信手就將人給貶謫外派瞭。

起碼,這條詔令不能直接由他下達。

也不能在改建洛陽為東都的詔令前後拿這位太尉開刀。

……

十一月的北方,已經開始落雪瞭。

按說外頭天寒地凍,以李治貴為天子之尊,本應當高坐明堂,圍爐取火,享受難得的清閑時光。

李治卻一反常態地做出瞭一項決定。

他要自洛陽動身,前往許州、鄭州,在兩地郊野進行講武校閱之舉。

這是從千年前就傳承下來的《周禮》,在冬季農閑之時由天子率領文武百官到場。從名義上來說,或者說,起碼李清月在剛聽到這項決定的時候,就以為這類似於國慶閱兵。

她還覺得,這也真是有怪為難許州、鄭州守軍的。

明明原本都屬於地方駐兵,結果突然迎來瞭最頂層的那位領導校閱,讓他們走出中央軍隊的風采。

但在前往許州的路上她才知道,這出“講武”其實往往是和田獵聯系在一起的,隻是李治沒打算同時進行田獵而已,故而僅僅保留瞭講武之中的武藝競技,君子六藝之中的射、禦就在考察的範圍。

所以不隻是當地的駐兵和隨駕的天子扈從,就連文武百官也必須參與到這項活動之中。

能不能從中拔得頭籌不要緊,得讓陛下看看,他們並不隻是一群隻懂得舞文弄墨的書生。

而天子既然巡幸於他處,總不能隻顯示武力底蘊。

浩浩蕩蕩的儀仗還未抵達許州,後續的旨意就已下達瞭。

一條是,為瞭顯示天子有恩於民,對許、鄭二州的囚徒予以赦免。

這個從漢朝時候就傳承下來的大赦規矩,到瞭唐朝執行得更為頻繁。除瞭按照太宗留下的規矩——官吏枉法受財罪犯不在赦列之外,其餘的囚徒都能被從牢房之中釋放出來。

此外,李治有意祭拜許州鄭州的先賢之墓。

包括瞭春秋時期的鄭國大夫公孫僑和東漢太丘長陳寔。①

在完成瞭祭奠典禮之後,再行校閱兵馬,舉行射禦競技。

這個先後順序的理由乍聽起來沒什麼問題,可若從中細究,又難免覺得有些問題。

說是陛下在車馬離開洛陽後不久,就得瞭風寒。雖然情況並不嚴重,以隨行醫官所見,至多有個兩三日的時間就能痊愈,不至於出現耽誤演武的情況。但在從洛陽到許州鄭州郊野大營安頓的這段時間內,有些時務便先交由皇後協助打理。

這也並非涉及朝政要務之事,最多就是對於沿途行程和禮節需要前來問詢一二,所以可以挪交權柄。

可許敬宗望著那座代表天子的鑾輅,又朝著那頭正在忙碌的皇後看瞭一眼,還是不由陷入瞭深思。

陛下這是什麼意思呢?

許敬宗歷經官場的時間已經不短瞭,不會愚蠢到真覺得這是陛下生瞭病。

以離開洛陽之前陛下的身體情況,他也不相信會發生這樣的突變。

更為特別的是皇後擔負起責任和祭拜那兩位先賢這兩件事。

前者不是個尋常的信號。因為以他所見太宗朝的情況看,皇後至多就是住在距離外朝更近一點的地方,也能對於太子的教育多加上心,這便是屬於天子對皇後的優待瞭。還遠遠不到這種能讓皇後直接與前朝官員沿途商議路程、確認各地官員接受檢閱流程的地步。

至於被祭拜的兩人,以許敬宗的文化素養,不會不知道他們的來歷。就比如說公孫僑,還有一個更有名的名字,叫做子産。

若說這個名字就不難讓人想到他在輔佐鄭國期間做出的種種舉措,比如說他整頓瞭田制,對私人田産也加以編制納稅,對於鄭國王室來說,這一通自上而下的整頓維護的是國傢安定,可對於原本擁有特權的貴族來說,子産的種種舉動卻是在損害他們的利益。

至於另一位太丘長陳寔,則素來以品德高尚著稱,以德治管理地方,自己卻一身清貧,傢中三代人出行也僅有一輛自駕的破車而已。以至於有瞭“真人東行”的美譽。

就像陛下在來到洛陽後,就令安定公主以前洛州刺史賈敦頤為道德楷模一樣,選擇這樣的兩個人物,是不是也另有目的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