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162)

作者:千里江风


“隻是不知道是什麼緣故,這小半月間,建橋的進度不快,反而是令那些僧人趕制出瞭一塊石碑,平日裡對著此物誦經念佛,說是要令這塊石碑卓有靈性,然後放在天津橋頭。”

這麼聽來,方才被搬過去的,就是那塊石碑瞭。

崔知溫追問道:“那麼不知那石碑之上寫瞭什麼?”

驚鴻一瞥間他隻隱約看到幾個大字,竟未曾瞧見具體寫瞭些什麼。

那路人感慨:“這才是奇怪的事情啊!”

“這石碑之上竟隻有洛水清平四個字,據說背面是要用於題寫人名的,可若問何人能將名字題寫於上,這洛州地界上的豪富沒少朝著督辦水陸法會的圓度法師問詢,卻沒問出個所以然來。”

“他隻說,公主告訴他,陛下要等一個時機。”

聽到這裡,崔知溫眸光一閃。

第46章

等待一個時機?

這可不像是一句尋常的話。

當崔知溫與崔元綜在洛陽城中暫時安頓下來後, 崔元綜便聽崔知溫找上門來問道:“你年少聰慧,不如與我一並分析分析這其中的情況。”

“陛下所等的那個能被留在石碑之上的名字,會是誰的?”

崔元綜聞言朝著崔知溫看去。

這位比他大上十來歲的同宗長輩, 一面說著他說話不夠謹慎,一面也因自己未經官場,在臉上透出瞭幾分情緒來。又或許, 這僅僅是因為在他面前不必有所保留而已。

他心中冷嗤瞭一聲,垂眸答道:“貞觀十二年, 太宗頒佈氏族志,以皇族李姓為首, 外戚長孫氏為次, 以我五姓七望各傢為第三等。”①

彼時李唐宗室一改南北朝時期排列宗族姓氏的規則,直接將皇族姓氏排列在第一位,更是罕見地將外戚也給提拔到瞭五姓七望的前面, 足以讓人看到李世民的態度。

在李世民看來,山東望族對於他李唐起兵奪取天下根本沒有提供任何一點助力, 甚至都沒幾個在朝中做官的人,尤其是山東的崔、盧、鄭、李幾傢, 更可以說是日漸衰微,卻還在將五姓女嫁到其餘各傢的時候索要高額的聘禮,簡直全無道理。

既然如此,不必將他們的名字排列在前。

這才有瞭現如今的《氏族志》。

崔元綜說到這裡,固然話中無有波瀾, 卻分明有幾分譏誚:“可這第二等的姓氏, 又真對大唐有所裨益嗎?”

反正崔元綜是不覺得有的。

皇室自言姓氏尊崇, 淩駕在世傢之上,五姓七望各傢暗諷李唐宗室掩耳盜鈴, 卻總不敢在皇權之下真將這樣的話給說出來。但要嘲諷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長孫氏,那就沒有任何問題瞭。

長孫氏是什麼東西?三代以上還是鮮卑後裔的玩意,憑什麼直接壓在他們的頭上?

更讓他們覺得好笑的是,在李世民所給出的種種優待之下,長孫無忌身為天下姓氏第二,卻和做天子的李治起瞭權力沖突,以至於最後弄到瞭廢王立武的這一出!

由此可見,要論氏族典範,還該看他們的。

李治移駕洛陽,朝著他們放出瞭合作的信號,這就很能說明問題瞭。

崔元綜緊跟著問道:“您覺得,若是洛陽大戶不配留名於其上,又有洛水清平,似暗指門庭清流之意,會是什麼意思呢?”

崔知溫的唇角動瞭動,並未當即答話,可他自己在心中是如何想的,他很清楚。

方才他在聽到“洛水清平”四個字時心有所感,不正是因為他也打心底裡覺得,陛下所等的人正是他們嗎?

也唯有他們這些山東望族子弟,才配在這等豐碑之上勒石記名!

他思量瞭一番,當即令人前去再行打探一番,這塊洛水石碑的前因後果。

在聽聞這其中種種後,崔知溫越發確信,尚且無字的碑銘背後,確實是為他們所留。

他在屋中來回走動瞭片刻,還是下定瞭決心。

就算並不是,那也無妨!

這場水陸法會以紀念洛州刺史為名,又要修建天津橋,以便百姓從洛水上通過,在名聲上來說無論如何也不差。

他既要以門蔭之法獲取官職、踏足大唐的權利中心,那就總要先為自己養一養名望的。

時人多信讖緯之說,這橋梁之名……好像也正像是一條讓他通往權利中心的橋梁。

他當即朝著崔元綜說道:“陛下既看來有意令我等先出錢修橋,那我等為其先做此事也無妨。”

欲要取之必先與之,這是自古以來的真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