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139)

作者:千里江风


劉仁軌和李義府之間的矛盾,怎麼說呢,固然因為前者擔任瞭安定公主的老師而暫時沉寂下去,但去年的時候武媚娘便覺得,以李義府的心性,若是有機會能將劉仁軌給丟出長安去,他是不會吝惜於這樣做的。

反正在他看來,公主的老師由誰來擔任都可以。

但在聽聞瞭女兒和劉仁軌的上課計劃後,武媚娘還是向李治建議,給這個做老師的升一升官,也好讓他再多一份安全。

雖然隻是從原本的給事中升到瞭諫議大夫的位置,提升瞭一級而已,對外界展示出的信號卻已很明顯瞭——

這是陛下要保的人。

饒是李義府已升遷為中書令,拿下瞭當年柳奭的位置,也沒讓他再敢將矛頭指向這硬骨頭。

正因為如此,李清月才格外奇怪,為何阿娘會有事通知於劉仁軌。

莫非他又得罪什麼人瞭?

“你這小腦袋瓜裡都在想些什麼。”武媚娘見她神情如此調侃瞭一句,又道:“這件事也不止與諫議大夫有關,而是與這長安城都有關系。”

“陛下有意在三月巡幸洛陽宮,屆時文武百官隨駕,此去所用的時間絕不會太短,你也自然要一起去的。我是讓你提醒諫議大夫,改一改授課的計劃。”

“去洛陽?”李清月差點想跳起來,又想到頭發還在阿娘的手裡呢,努力壓制下瞭這個沖動,隻輕聲問道:“這兩年天時不是還好嗎?”

為何忽然要前往洛陽瞭……

雖說她也已經自“逐食”一詞中知道,關中糧食的負載力不足,反倒是洛陽還能因水運的緣故得到充足的補給。這樣一來,倘若天子移駕洛陽,連帶著宮人百官一並前去,正能極大緩解長安的壓力。

但等閑情況下,本著李唐基業正在關中的緣故,天子是不會做這件事的。

李治此前就從來沒做過前往洛陽的舉動!

尋常遷移的前提,正是災禍。

然而以李清月這半年間跟隨劉仁軌在長安城中所見,永徽年間的災害影響已日漸平息瞭下去,顯慶元年各自上報的災難裡,也不是大範圍天時影響的那種。

武媚娘像是看出瞭她的擔憂,柔聲解釋道:“天時確實還好,去年冬日也有今年順遂的征兆,隻是西域決戰在即,陛下意在讓此戰的勝利更為卓著,便打算將關中糧倉的剩餘存糧調撥往西域。前兩年消耗在平抑糧價上的糧食其實也不少。這兩項開支拿出去,關中就供給緊張瞭。”

在這樣的情況下,長安怕是不能待瞭,不如往洛陽去。

總不能鬧出個西域作戰糧食充足,天子餓死長安的笑話。

當然,李治是不可能餓死的,隻會讓百姓再往外州覓食一次罷瞭,可名頭上依然不好聽。

聽到這裡,李清月剛懸起的心這才放瞭下來。“我會將此事告知於老師的,但這應當要由阿耶在朝堂上直接說出,現在就告知老師無妨嗎?”

武媚娘搖瞭搖頭,“再過幾日,便會在朝堂上宣佈瞭。”

這並不算逾越。

徹底粉碎外敵的野心,在目前乃是重中之重,所以這項巡幸洛陽的決定,必定是“宣佈”而不是討論。根本不會因為提前洩露出去而讓人有機會予以反對。

又因李治此舉乃是將整個朝堂都暫時搬遷過去,他甚至不必將什麼人留在長安監國,沒有什麼人員分配之說。

就連那正在翻譯佛經的玄奘法師,竟然都被李治一並算在瞭打包上路的份上。

李清月簡直要驚呆瞭。

這出行的陣仗,遠不是出行萬年宮可比。

哪怕沒有明言提及要在洛陽滯留的時間,可考慮到往返之間的人力財力消耗,誰都不會覺得此行將短於半年。

否則他何必連高僧都要帶上啊……

總不能隻是因為李弘再次生病的緣故。

去年他一度病弱到需要延請高僧開光,但玄奘自己的病癥還曾得尚藥局醫官看診,能否憑借著佛教普渡之力痊愈,是誰都明白的事情。

這隻能等著藥力抗衡過病癥瞭。

——————

“阿娘不必擔心於我,自有宮人在旁照看。”

三月出行之日到來時,李弘在開春季節感染的風寒還未結束,不得不在車廂中多放置瞭幾床軟被,斜靠在一側。自被中探出的臉還有幾分蒼白。

他看瞭看將他送上車來的母親,又看瞭看同在此地的妹妹,眼中隱晦地露出瞭些羨慕。

他早聽聞妹妹已在外走動多時,現在又開始練習基本功夫,比起上一次和她打照面,她又看起來長大瞭不少,還是尤為康健的那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