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1350)

作者:千里江风


武清月不置可否地笑瞭笑,也並未忽略掉對方在低頭的剎那試圖掩飾的羞赧,轉而問道:“那說說與你同來之人吧。”

和元希聲同行的少年郎與他年歲相仿,同樣身著太學學子的服飾。但武清月有一種奇怪的直覺,他並不隻是以友人的身份想要來長長見識,便能跟在元希聲身邊的。

見元希聲側頭示意,那少年上前一步行禮說道:“草民邢州宋璟,叩見太子殿下。”

“邢州……”

若是武清月沒記錯的話,邢州位處河北,也正是她行將前去的其中一處旱情嚴重的受災之地。

但更讓她在意的並非邢州,而是面前這人的身份。

和元希聲站在一處有若雙璧的少年,在歷史上和姚元崇並稱姚宋,均為名相。

“崇善應變以成務,璟善守文以持正”便是對他二人的評價。

現在這另一位賢才,也終於出現在她的面前瞭。

……

這支愈發龐大的隊伍流入旱災之下的土地上,與一場霖雨落在這片土地上,應當也沒什麼區別。

一口口深井也在隨後被鑿穿在龜裂的土地上,將地底的甘泉托舉向地面。

遼東、關內、江南的糧草,也在一雙又一雙的推手助力下,朝著今年收成註定不豐的各州流去。

……

當武清月重新回到洛陽的時候,已是洛水結冰之時。

她擡眼望去,正見冰封的河面上有一塊塊石料正在被拉拽送往對岸。

在石料之上雕刻的,正是鑿井取水,修渠引灌的一幕幕場面。

啓程之前她收到過一封由阿娘寄出來的書信。

在信上說——

它們將會組成萬象神宮中的第二幅壁畫。

第313章 (正文完結)

“止語”啪地一拍, 方才還因說書人說完這一段而在茶樓中交談的人,頓時紛紛止住瞭話茬。

“我們接下來,就說說這第三幅壁畫。”

……

武清月饒有興致地轉瞭轉手中的茶盞, 自隔簾往外看去,正見這近來因傳奇話本盛行而愈受歡迎的說書行當,已有瞭一批數目不小的聽衆。

在那下頭說書的人, 對於日理萬機的武周太子殿下來說,自然是沒什麼印象。

但他戴著頂帽子, 也沒能掩飾住自己發量不多的事實,卻不難看出, 他到底是何來頭。

早年間的僧侶需對大衆講經, 除瞭僧講之外,還有一種對大衆展示的俗講,需要將佛教演變的過程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宣揚出去, 還需編些更為精彩的情節。

這樣的人,簡直就是說書最好的苗子。

更何況, 自打僧侶再不能享受到那樣多遠超百姓的優待,尤其是不能藏匿戶口、減免稅賦, 還需要諸州上報修行所得後,數目減少瞭大半,其中就有不少改行就業的……

也自然包括瞭下面那位。

武曌和武清月都不擔心這樣的人去當說書人能造成什麼影響。

茶樓的說書人中在神都月報下頭任職的,可要遠比那些“野生”的說書人多上數倍,說出來的故事也因經過專人培訓更為生動新奇。

若真有人為瞭出頭而胡言亂語, 要麼便是被行業的規則給制裁下去, 要麼便是被管理秩序的各個部門問責, 還傳不到皇帝與太子的面前。

所以現在,她們兩人便像是兩個再尋常不過的聽衆一般, 坐在這茶樓的隔間之內。

坐在武清月對面的武曌難得清閑,縱容女兒出宮走訪的邀約,換上瞭一身尋常百姓的裝束,也同樣興致滿懷地聽著下頭的說書人以抑揚頓挫的語氣往下說道。

“說起那第三幅壁畫,就得說說官學的興辦——”

“先有那烏墨上板一刷白紙一蓋,就是千萬本書籍送入學館。”

“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那官學裡也是一條黃金路。”

“……”

身在茶樓角落的一個書生聽到這裡忽然憤然起身:“你這黃金屋黃金路說得未免太過市儈瞭,我等讀書人……”

“你等讀書人如何?”他話剛開頭便被另一頭的一個聲音給打斷在瞭當場。

他循聲轉頭,就見一個身著太學學生服飾的姑娘自座位上站瞭起來。

他連忙應道:“我等讀書人自然該當以報效社稷、專研學問為己任,怎能以黃金度量入學之事。”

那姑娘卻神色坦蕩:“可若是天下百姓不知讀書已因書籍印刷推行而便宜瞭數倍,不知進入官學就讀也能得到勤工儉學崗位,不知糊名科舉之下,便是我等黔首也有出頭升官之日,又如何有可能在溫飽得足後將後輩送去讀書?”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