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1190)

作者:千里江风


但兩次海軍被攻破的損失,和不知對方立場為何的疑惑, 又讓他必須對於她們打起十萬分的警惕,而不是有所輕忽慢待。

接到他的示意, 近前的侍從當即發問:“幾位從何而來,所為何事?”

澄心望著上首之人,並未當即就這個問題作答,而是從容地以拂菻國的語言回道:“海上的教訓,還不足以讓大王親自來問這個問題嗎?”

君士坦丁四世眼皮一跳:“你會我們的語言?”

他本以為, 該當是由跟在對方後頭有著拂菻特征的隨從做個翻譯, 卻不料竟是直接從澄心的口中, 聽到瞭一口流利的拂菻官話。

少瞭這居中的一輪轉達,對方也就更不易在這異域之地遭到誆騙。

對方……果是有備而來。

隻聽澄心不疾不徐地回道:“我東方華夏之國地大物博, 人才頻出,又有包容兼蓄之能,若無通曉境外諸國語言才能,如何有可能被派遣出使。若是大王連這都要覺驚訝,那麼我隨後的話,也就不必多說瞭。”

她說完這話轉身便要離去,絲毫沒有一點要在此地停留的意思。

可君士坦丁四世都還沒能得到解惑,又如何有可能讓她這麼離去,連忙起身攔道:“使者且慢,我方才並無輕視之意。隻是有些意外罷瞭。”

他讓人給澄心和同行的幾人賜座,這才繼續問道:“使者方才說,東方的華夏之國?”

澄心應道:“拂菻商人頻頻前去的絲綢國度,難道還有第二個嗎?”

也正是因為帶領船隊前往廣州,數次和那些拂菻商人打交道的經歷,澄心才有瞭學會東羅馬帝國語言的機會。

她自然不會告訴眼前這位君士坦丁堡的主人——

在她最開始學習拂菻國語言的時候,她也僅僅是因早年間沒入宮中,又在安定公主的手下見到瞭太多卓有天賦之人,在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在哪一方面出類拔萃到為公主分憂的時候,她能做的,就是讓自己再多學一門本事。

現在她站在此地,頭頂安定公主所賜的“武”字姓氏,代表著中原大國和這西方之鄰交涉,也能憑借著通曉他們的語言,有這個和對方談話的底氣。

好像直到這一刻,她才忽然意識到,自己並不再能夠為人所替代。

安定公主會選擇將那面武字旗交托到她的手中,也同樣是因她值得對方這麼信任。

而當她站在異國的疆土上時,也已經有瞭足夠的分量。

哪怕看到君士坦丁四世的臉上因她這個回複而閃過瞭一抹慍怒之色,澄心也不曾有任何一點異樣的表現。

“絲綢之國?”君士坦丁四世憤然起身,“我父王在世之時,兩次派遣使者出使大秦,為你們的皇帝獻上瞭赤琉璃、綠金精等寶物,你們的皇帝便回贈以璽書和綾羅綢緞,現在這些東西還被珍藏在教堂之中,難道這竟然不算是雙方互為友鄰的標志嗎?”

“還是說,在你口中實有地大物博之稱的華夏上國,也不過是如同大食一般趁火打劫的匪寇?”

澄心微笑發問:“要這麼說的話,我也可以發問瞭。大王可曾自己派遣使者以結盟好?”

君士坦丁四世沒法回答這個問題。

拂菻上一次派遣使者前往大唐,也就是他口中的大秦,是他父親在世的前一年。

他自己在位期間,因大食的進犯就已夠頭疼的瞭,哪裡還有這個多餘的工夫想到這一出。

但這樣的一句話,顯然並不適合作為一個用來回答使者的借口。

那隻會顯得他在向人示弱,而不是他有這個質問的理由。

澄心又已發出瞭第二個問題:“大王可知道,自己手握的璽書上所屬的天子早已過世?”

君士坦丁四世:“……”

國書這種東西,可不僅僅是兩國之間的往來,更具有效力的還是兩個皇帝之間的往來。

所以說,唐太宗簽下的國書,和天後與安定公主有什麼關系呢?

這都將會是另一個時代瞭。

還不等君士坦丁四世答話,澄心又已發出瞭第三個問題:“大王的父親繼位之時風雨飄搖,帝國的軍隊散落各處,亟待召回,就連他本人都年僅十一歲,但前往華夏的使者在次年就抵達瞭都城長安,將重器獻上。若大王您也有心結交,為何使者花費瞭五年都到不瞭我國皇帝的面前呢?”

這句更加致命的問題,或者說是一句潛藏著對比的質問,讓君士坦丁四世的面色頓時一僵。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