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武王孝子,纣王贤孙(198)
作者:儒墨刀刻
“适用的材料,世间也不是没有。比如昆侖或蓬莱,出産的诸多炼器材料,总有合用此处的。”
“但是东海要造出八十一座高塔做阵法基台,便是他家大业大,也拿不出那麽多财宝去换取足够的材料。”
“一年前,三太子敖丙将这件事说给诵儿听。两人合计后,决定一起接下这件事。”
哪咤不由得说道:“莫非是诵儿答应给他们提供材料?”
哪咤不禁拧眉。据他所知,殷诵在终南山时,的确炼制出了不少材料,而且産量不低。但是殷诵在昆侖山上总共只呆了七年的时间。他那几个炉子産量再高,又能积累多少炼器材料?哪咤十分怀疑,殷诵真能供得起东海这次炼制法阵的需求。
殷洪走到殷郊身边坐下,借着殷郊的茶壶,给哪咤和他自己各倒了一杯水。
殷洪将茶杯递到哪咤面前。待茶杯被接去,殷洪开口道:“他不仅供应材料,还给东海设计了塔型。整个塔身都是镂空的,只有外面的骨架,内中几乎是空心的。”
“他这塔的模样一看就不结实,叫谁看了都不放心。东海虽然以龙王为尊,老龙王也不能做第二个纣王,全然不听其他水族的反对。因此,东海那边一开始完全不买他的帐。”
“还是三太子敖丙,一早就在诵儿面前打下包票。这事不成,让他觉得被族人下了面子,在诵儿面前擡不起头来。”
“敖丙也是了得,硬着脖子,拿出全部家当同诵儿签了契约,先造了一架500丈的高塔。”
“那塔造成了,方才看出,这塔镂空了,倒是大大减轻了海流与飓风对它的损害。”
毕竟,镂空的麽,水力和风力都顺着空洞流走和吹走了。
殷郊手里正翻着他儿子小时候用过的一本兵书。殷诵小时候为了教导黄天祥兵法,兑换了不少兵书送给小光头。殷诵送出去的书,除了给人娱乐的,他大多都会抄默一本在手边。
殷郊手里这一本,就是殷诵抄写的《武穆遗书》。这册兵书,殷诵没少翻阅,上面还有他留下的感悟。殷郊翻阅这些书籍,看着上面儿子曾经落下的字迹,从年少稚嫩渐渐成熟,宛然是殷诵成长的轨迹,跃然在他眼前。
殷郊从书里擡头,淡淡地说了一句:“此理如同当年大禹治水,以疏代堵。只是没想到,东海水族常年呆在海水中,反而不如我们人族了解这一点。”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哪咤不禁为这句话沉思了起来。半晌,他擡头与殷郊、殷洪道别,转身向兖州的方向而去。
所幸,兖州距离游魂关不远。东鲁大营往东北方向稍去一点点就到了兖州地界。当年姜文焕奇袭陈塘关,就是从兖州借的道。
哪咤很快来到兖州东海岸,果真见到海面上已经矗立起三架在烈日下银光闪闪的高塔。
想来是东海三太子倾尽私房钱,伙同殷诵打造的高塔质量确实过关,让敖丙有了底气,游说东海各大水族,成功拿下了九九八十一座阵法基台的大“工程”。
哪咤好奇之下,没有立刻去寻找殷诵,而是飞到东海海面上,寻了一座高塔上上下下地观察了一遍。发现这些高塔并非如殷洪所说,除了外面的骨架,内里是空心的。其实骨架之内还有许多设施、架构。
哪咤最好奇的是,三座高塔的塔顶都安装了三片“叶片”,宛如撕裂的荷叶。随着海风的吹动,三片用不明材料炼制的“荷叶片”缓缓地转动。整架机架发出呜咽似狼嚎一般的风声。
不伦不类的,像是殷诵的童心之作。
哪咤转身飞走,回到岸上。好生打听了一番,哪咤找到了殷诵。
此时,殷诵正和龙三太子坐在兖州侯的府邸花园里,就地分……工程款。
赚了小钱钱的殷诵擡头看见哪咤,双喜临门,兴高采烈地沖他招手。
龙三太子连忙从地上爬起来,想要在恩人面前保持一点龙族太子的风仪。
殷诵和敖丙迅速地分完东海送出的“工程款”。殷诵拍了两下手,走到哪咤跟前:“哥哥,你怎麽亲自来了?”
这一年半的时光,西岐那边战事一日比一日吃紧,哪咤向来都是用玄光镜联系他。
殷诵问道:“我听说,闻太师派遣了鲁雄老爷子征讨西岐?”
殷诵疑惑不解:这种紧要关头,哪咤应该在西岐沖锋陷阵才对。
哪咤当即将姜子牙冰封岐山,活捉鲁雄,武王却让他把鲁雄送走这些事情,将这些事情都讲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