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番外(436)

作者:南方赤火


一群奴工正在忙碌维修这“高铁站”的里里外外。其中“督工”大多是契丹人,因为站队正确,及时投诚,所以显得格外趾高气扬,鞭子挥得跟女真人一样高。

新砌的墙比原来的高一倍,建筑材料堆到大街上,其中不乏各处掳掠来的奇石珍木。

完颜七这次没按她预料的回应,而是吩咐手下,叫来个小老头。

这小老头穿着契丹服色,剃了女真髡发,张口是带口音的汉语官话,笑容满面。

“小人姓乌,渤海人。小人的祖父曾在高丽侍候过宋国使臣,见赐一幅字,如今还裱在家里。如今亲见南国贵客,小人三生有幸。”

看来这乌老汉就是他们的新翻译,对宋国天然友好,汉语水平至少是个四级。

阮晓露和同伴们表示感谢,心里遗憾:嘴上便宜到此结束。

再一抬头,完颜七唿哨一声,头也不回,纵马离去。

阮晓露:“哎



乌老汉忙道:“大皇帝率众出外围猎,归期未定。这位灰菜将军说了,让你们安心在此等候,不要乱走,外头危险。若有吩咐,就找小人,左近也有一些契丹奴仆,听候使唤



几位同伴面面相觑。

“灰菜?”凌振问,“不是七郎吗?”

“七郎”的真名叫乌烈,女真话的意思,就是辽东遍地都是的灰灰菜。乌老汉不辜负自己的汉语四级,翻译得十分卖力,甚至有些过头。

第161章

话说回来, 灰菜——哦不,乌烈将军的吩咐也有道理。此时的东北地广人稀,出了城就是荒郊野外原始森林。谁想觐见大皇帝, 若无门路,只能在城里、或是大型聚落里守株待兔。如果贸然去寻, 进了林海雪原, 半辈子也寻不到。

只好先在此安顿。城内空地极多,乌老汉令契丹奴仆扛来几顶帐篷, 找个院子支开来,当做几人的临时“民宿”。

帐篷是游牧民族的传统住所。女真人如此, 契丹人也是如此。辽阳府的契丹贵族, 以前住的都是堪比宫殿的大帐篷, 按照心情, 随时可以“搬家”。府衙仓库里也存里大大小小的精美帐篷, 支起来遮风挡雨, 比寻常茅草破屋要舒适得多。

于是女真人占领之后, 也懒得盖屋, 直接分发帐篷,要多少有多少。

偌大一个府城,支着无数帐篷, 好像一个彩色的军营。

好在阮晓露等人也都曾行军打仗,对住帐篷并不陌生。在几个奴仆的帮助下, 支了鹿角,围拢兽皮和粗布,搬进桌椅、被褥和炭盆, 就是个像样的民宿。

而且阮晓露发现,暂栖在这片“帐篷民宿区”、等待拜见金国大皇帝的, 不止己方这几个“难民”。随着女真部队横扫辽东,无数民众闻风而逃;却也有少数人选择逆流而上,试图从这个新兴的势力中,寻找发家致富、扬名立万的机会。

有来运送土产的生意人,有来投军效力的散兵游勇,有不知哪个教门的神棍术士,甚至有来献自己女儿的

都暂住在府衙周围,支着大大小小的帐篷。有时还互相聊天,交流一下跟女真兵马打交道的注意事项。

这些人买菜生火、担水烧柴,付钱请人跑腿办事

倒盘活了一小片战后经济。

日日闲来无事,阮晓露不想傻等,于是重启梁山传统,每天绕着废墟晨练。没有山寨杂事分心,进步挺快。

每天看着街头混混恃强凌弱,又手痒想练武。在别人的地盘不能太张扬,于是在自己的院子里开个小擂台,关起门来切磋。

水军也得多练陆战,不是哪儿都能找到一洼水,让她出奇制胜。

李俊和顾大嫂马上参与进来。宋江和凌振自告奋勇,充当观众和裁判。有时也低调出门采风,观察民生民情。

忽忽半月 过去。在旅顺口趴窝的大战船,此时应该修理过半。

这日下午,阮晓露把李俊抓来打架。蝇量级对轻重量级,又是空手,无差交战她铁定吃大亏,所以地上画了个径长四尺的圈,李俊出圈算输。



三、二、一,你打不着——再来!哈哈,我又赢了!”

阮晓露一个扫腿飞扑,把李俊钉在地上,得意洋洋地宣告胜利。

然后在墙上画一竖道。“辽东分赛场”的战绩,以后都带回梁山,让蒋敬算到她的总积分里。

李俊一跃而起,不满地夺下她手里木炭。

“这能算数?”他指指地上的圈,“我站桩都站不开。”

就不说她耍赖了。当初是他自己提出削弱实力,弥补她的体重劣势。

阮晓露连胜三局,心态膨胀,用鞋底把那炭笔画的圈子擦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