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番外(172)

作者:南方赤火


她上辈子旅游时参观过一些作为景点的小盐场。现在回想起来,好像那海盐都是摊在浅池子里,风吹日晒,结晶析出来的。现代的“盐田”,都是平滑如镜,映着蓝天白云,不像眼下这种泥泞的人工沼泽。

如此一来,虽然卤水蒸发得慢点,但完全可以用盐田的面积来弥补。更别提煎盐需要有人时时照看,而晒盐能省许多人力

卫珠娘是小孩,思绪简单,应该不会怀疑她这超前的想法从何而来。因此她放心问。

卫珠娘花了些时刻,明白了她的意思,自己陷入思考。

“卤水晒干便出盐,确实是这样的

可我们世世代代都是用煎的,盐官监督着,每个步骤都不能差,否则重罚



几个小孩也加入讨论,但想不出所以然,只能归结于“自古以来”。

“盘煎当然有盘煎的道理,”终于有人来解惑,“官府严禁晒盐,也有官府的道理。”

李俊也终于忍不住开小差,过来观摩工事建设。听一群小孩在那瞎分析,忍不住开口。

“用铁盘,而且是拼成的铁盘,要开火,须得各户同时申请许可,便能杜绝私煎。煎盐要用的柴薪,也需要官府分拨,因此食盐产量多少,便在官府掌控之中。我听闻别的盐场里,有灶户偷偷晒盐。但晒盐虽不需柴薪,却需要大片空地,很快便会被盐官发现,发现后便是重罚,谁还敢晒盐?”

几个小孩恍然大悟:“李爷爷什么都懂。”

阮晓露也算是长见识了。为了保持食盐垄断,朝廷不惜自废武功,用更低效、更耗能的方法生产食盐。宁可牺牲产量,也不能让百姓私藏一斤。

她不再打那个大铁盘的主意,将目光转向已有的材料上。

“在这段田垄后面,咱们做个脚踩触发的陷坑。来两个人给我拉绳子



不知不觉,盐帮开小差的那些人不再看女民兵训练,都围到她这儿了。

梁山强人多年积累出的水战经验,传到阮晓露这里,只抛出个皮毛,就能让颠沛流离的盐帮众盗啧啧称奇。

李俊看得入神,不说话。

这就是加入大厂的好处了。要么那么多绿林好汉都想投奔梁山呢。这么多追魂索命的专利技术,在江湖上单打独斗可学不来。

阮晓露大约能猜到他心里转的啥,回头喊:“上山可以!得听我二哥号令!他说往东你不许往西,他说撵狗你不许杀鸡!不许带头内卷,不许搞小团体



“谁稀罕?”李俊乐了,“我巴不得洗手不干,现在就回浔阳江打渔去。”

阮晓露:“那咋不走呢?没人拦你。”

“豆腐不能白吃啊。”

阮晓露:“



水浒传里怎么没他这句话呢?让他遗臭万年。

哗啦一声响,水面下钻出一个人。阮晓露眼里白花花一道光,以为看到了龙王显灵,差点闪瞎。

定睛一看,她惊喜万分:“顺子!你回来了!”

张顺消失一日一夜,回来的时候,海沙村大变样,到处在基建,不像是盐田,倒有了山寨的雏形。

他揉揉眼,以为自己这出水芙蓉开错地方了。直到看见阮晓露,才绽开一个笑容:“听说我错过一顿豆腐?”

李俊快步赶来,问:“如何?”

张顺找团破渔网坐下,拉过船,把自己的背囊往地上一丢,解开带子。

东西真不少,都是村里紧缺的物资——有一大包金疮药,还有硝石硫磺,桐油石灰,还有至少十斤腌肉烧鸡咸鱼,香气飘出一里地。

阮晓露咋舌:“哪儿弄来这么多好东西?!”

张顺笑道:“反正没花钱。”

阮晓露对他刮目相看。笨蛋美人不是没脑子,只是平时懒得用。

张顺又汇报:“左近的兄弟帮派都不能援手,因着风声紧,都先遁了;白衣山贼的来历,我也略打探了一点,但现下不敢断言。蔡京确实去了江州,下了整治淮东淮南盐场的令;还有



他忽然转向阮晓露,“我跟李立兄弟的手下见了面。你们梁山二龙山的人都已得了消息,赶在官兵搜捕之前北上返回了。他们也知道你跟随李大哥转移到了安全之地



阮晓露看看身边挖到一半的陷坑,又看看堆积的木棍木桩,怀疑道:“安全之地?”

张顺摊手:“只能如此说嘛,不然他们如何肯撤?放心,你们那晁天王说,让你别心急,等局势稳了,再派人接你回去。”

阮晓露故作不信:“真的?平平安安的让我回去?”

“休要以己度人。”张顺丢给她一个冷笑,站起身,“反正那日横插一脚劫走宋公明的不是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