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老五绑定读书系统(清穿)(250)
作者:拙元
太后闻言,这才放心。
快到用晚膳的时候了,太后就让康熙留下用膳。
这么多人一起用膳热闹,康熙便答应下来。
胤祺、胤裪俩小寿星公自然有长寿面吃,胤祺还给面条里放了一大勺油泼辣子。胤裪也要跟着放,忙被太后拦了。“乖乖,这个小孩子不能吃,吃了要流眼泪流鼻涕的。”
“那长到几岁才能吃呀?”胤裪问。
康熙道:“起码和你十哥一样大才能吃。”
胤俄听了,就要往自己的白米饭里放油泼辣子。
康熙:……
胤祺笑得不行,“老十你傻啦,你看谁往米饭里放辣椒?”
胤俄就皱着小眉头,“可是我错失了好多次吃辣椒的机会哦,好亏。”
众人:……
太后这儿向来不是食不言寝不语,大家都有说有笑的,就是吃东西的时候不能笑,太后和康熙时常提醒着孩子们。
一顿饭吃下来,康熙心情好了不少,他有话想和胤祺说,就让胤俄、胤禌、胤裪先回去。
太后皱眉:“老五过生辰还要考校功课呀?”
康熙笑道:“不是功课的事儿,是期刊的事儿。”
太后“哦”了声,摆摆手让他们去。
到了胤祺屋子,康熙招手叫胤祺挨着他坐下,“上回朕让你看雍正朝的话本,你说没找到?”
胤祺闻言心吓一跳,汗阿玛怎么突然问起雍正的事儿了,后世的律法里总不能提四哥了吧?
他就点点脑袋,“没,没有。”
“那他儿子的话本呢?”康熙问。
胤祺想了想,乾隆朝的话本也不能和汗阿玛说,毕竟乾隆朝的话本也经常会提到雍正朝的事情,他于是道:“我搞不清他儿子是谁,后面有点乱。”
他说完又好奇地问;“汗阿玛,您怎么问这个?”
康熙叹息一声,“朕想知道你二哥这个皇帝当的到底怎样?”他真是有些替老二担心啊。
胤祺嘴巴张了张,这问题好难回答啊。
康熙默了默,看向胤祺,“你说会不会是因为雍正这个皇帝其实很一般,后世的百姓才不想回到雍正朝?”
胤祺:……
胤祺心说就数穿越回康熙和雍正朝的话本多,照汗阿玛的思路,后世的人一定很喜欢康熙和雍正这两位皇帝,像晚清那几位皇帝就不招人待见,胤祺想找个晚清话本子可难了。
不过汗阿玛为什么突然这么想,胤祺想什么就问什么,“是二哥做错什么事情了吗?”
康熙见小家伙担忧地拧着眉头,就道:“也没做错什么,就是感觉你二哥还不成熟。”
胤祺就笑起来,“那很正常啦,后世有个说法,像二哥这么大的孩子会出现叛逆期。”
康熙一愣,“什么意思?”
“就是说这个年纪的小孩难管,家长越说什么,他们越不听。”胤祺和康熙说起自己之前看的一个话本,男主角叛逆期时在学校欺负同学,还经常和父母顶嘴,后来就被父母送回农村老家去了,才认识了女主角。
康熙若有所思,“好像真是这么回事,你大哥前两年也是不听话。”
“是吧是吧。”胤祺道:“这段时间要好好教育,不能太严格也不能放任,放任下去就学坏了,太严格又容易激起他的逆反心理。”
康熙听得笑了,摸着他的脑袋道:“你还是个孩子呢,就教朕怎么教育孩子了。”
“那不是您问的吗?”胤祺哼哼唧唧。
康熙瞪他一眼,“朕上辈子真是欠了你们的。儿女都是讨债鬼。”
胤祺:“那您上辈子欠得也太多了吧,这么多儿女。”
康熙:“……”他的儿女也不算多吧……
好吧,比起二哥和五弟确实有点多,但比起安亲王岳乐也还行啊。
胤礽回到毓庆宫冷静了一会儿,感觉自己刚才对汗阿玛的态度确实不大好,想去乾清宫请罪。谁知到了乾清宫却听说汗阿玛还没从慈宁宫回来。
胤礽就在乾清宫等着,没一会儿,康熙回来了,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手里还拿了一幅画,是五格格画的佛手。
胤礽垂眸,说是去慈宁宫,原来是去宁寿宫了啊。也对,今儿是老五和老十二生日。
胤礽把原本打过腹稿的道歉咽了回去,说起“生命科学部”那边的进展,康熙也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恢复了和颜悦色。
上个月,康熙把让人抄好的《妇产科学》交给了胤礽,只说这是福建那边的官员献上的书。
胤礽大概翻了翻,读不太懂,却能看出这书里的思路是洋人解剖学的思路,不过反正这书是在大清发现的,兴许是前朝传教士或洋商带进来的。
他也没纠结这书 从何而来,先交给生命科学部的那帮大夫来研究。
如今人家可不是仵作了,而能称得上大夫。因为这些人对人体结构和各器官功能的了解,看太医院那边的脉案,他们能给出另一套说法。
比如太皇太后的脉案,太医院这边说得就是心阳虚,而生命科学部则说是因为心脏跳动无力,心脏周围的肌肉缺血所致。
可惜的是,这些人分析的头头是道,但到了用药的时候,还得是太医院这边人开方子。
胤礽一度怀疑生命科学部的意义,但康熙却让他不要着急,等几十年后或者一百年后就能看到效果了。
然而生命科学部的研究范围却越来越广,向胤礽反映,既缺人又缺钱,他们需要更多的实验器材和样本。
胤礽和康熙说的就是这事儿,想让户部再拨点儿钱。
今年朝廷多了不少新的进项,却也多了更多花钱的地方。做第二年的预算时,户部官员就提出索性拿一笔钱投资各项研究和实验。
康熙觉得可行,免得到时候找户部要钱,户部还叽叽歪歪。
但是按照户部的规划,朝廷投在这上面的钱每年不能超过两千两。
早朝上,胤礽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管着生命科学部知道那些实验器材多花钱,两千两根本不够。而且户部尚书说得这两千两还把工部和造办处那边搞发明要用的钱也算进去了。
户部官员仍是那个理由,这两年要防着准噶尔,北边的各驻军都需要钱。
康熙想起法兰西那些传教士都是皇家科学院出来的,看来人家的科学院是皇家出钱。
康熙就问宗室们愿不愿意掏这笔钱,亲王每年拿出五百两,郡王三百两,贝勒一百两,剩下的从内务府出。
原本正打瞌睡的宗室王公们:……
恭亲王常宁就出来说:“若是对朝廷有帮助的事情,臣自然乐意,只是这些发明的好处在哪儿?臣好像没看到啊。”
康熙:“你家那玻璃窗和玻璃花房是凭空掉下来的?”
常宁:……
如今玻璃的价格虽然没到百姓用得起的程度,但宗室王公家中几乎都换了玻璃窗,有些喜欢玻璃制品的,还用上了整套的玻璃茶具。
这时,就有一名官员站出来说,他们家的玻璃花房不仅可以用来种花,家中仆人做了改造后还可以种菜。
满朝文武闻言不由讨论起来,种花不是每家都需要的,但菜可是所有人都要吃的。如果玻璃花房能让人们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蔬菜,那可真是大功一件。
尤其今年大清北边得了好大一片地,去驻守的官员名单已经定下来了,大家正愁到那边吃不上新鲜菜呢。
朝廷正好要在那边办玻璃厂,也不用愁玻璃房子的运输问题。
这么一想,新发明的确有用。常宁就退回去,不敢吱声儿了。
康亲王杰书又说:“我们掏钱倒还罢了,但宫里几位小贝勒,未必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