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林黛玉(217)
作者:鹿门客
林、贾二人,确曾青梅竹马,有少年知己之情。这在林黛玉的隐约有折射年少经历的早期作品《金龟梦》,以及智空禅师晚年的一些自述、贾家后人的家族传记当中,都有体现。
但他们早早就分道扬镳。在那个变幻莫测,东西方都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中,林黛玉走上波澜壮阔的一代文豪之路,贾宝玉困锁贾家,历经贾家起复,衰落,最终出家为僧。
在中原的第二次革命成功后,天翻地覆,尘埃落定,中国进入了近代史。
故国却再次成了林黛玉的伤心之地。
后来,在她的一篇游记中,也不无感慨地说过“伤心最是中原事。”
林黛玉再次选择西游,到生命的最后几年,才回归故国。
她要离开之前,救苦军高官,乃至太后薛宝钗都有意相送。
林黛玉却全部拒绝,选择独自离开。
电影中,那时的近代中国制造的远航汽船刚刚启航,她一人站在甲板上眺望。背景是旧城市旁,大片工厂的烟囱冒出的滚滚黑烟,夹杂着马车在驰道上的哒哒声、新造铁路试行的轰鸣声。
一个衣着朴素的僧人站在港口,背后是新与旧背景的分界点。
儿时的笑语闪回片段。
最开始,他与她,二人初见。
人间变换。又只剩下他们二人。
二人对视。
他知道,她半生动荡。
她知道,他平生失意。
他朝着她,做了一个俗家的揖。
她看见了他,双手合十,向他行了佛家的礼。
海天渺渺,隔着已经南辕北辙的人生,却仿佛心意仍通。
只是,各自余生。
这就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面。
林、贾二人此后的交集,只剩下了文学史。
此后一别,再无相见的这对表兄妹,一前一后,同列文学史上。
按时代的先后排列,文学史上,林黛玉之后,排在她后面的,就是智空禅师。
这个片段,据说是根据智空法师晚年的一些自述而改编的。
就因为这个片段,中国还多了许多研究林、贾二人少年时代感情的小文。
但无论怎么研究,也绝对不会搞成这种样子啊!还有,这种演技,啊!
李导演觉得这台摄影机上像被涂了辣椒油,多看一眼都感到疼。
一旁的张导演倒是比较冷静,只是指着那个黄毛男,说:“这是卢斯恩?”
有着卢士特血统的男演员顶着一头染黄的发,傻乎乎地咧开一嘴大白牙:“是咧。我扮演卢士特大革命中的铁血军事少帅。霸道又冷酷,巧取豪夺,明知林黛玉心系表兄,还是逼迫她与自己订婚,为了追妻,一路追到中原,却一直到战死,才真正赢得了未婚妻的芳心。哦对了,卢斯恩是花名,他其实还有个真正的名字叫........巴拉巴拉巴拉.德.巴拉巴拉巴拉,真正的身份是艾伦一世的亲弟弟,二人兄弟相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虐心!”
张导演本来只是想告诉他们,在这个片段的时间段里,林黛玉再次西游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护送卢斯恩的棺木回乡。这时候卢斯恩早已经战死了,所以,是不可能撑着墙,歪着嘴,梗着脖子对林黛玉说“呵,女人”的。
而且卢斯恩本人是卢士特大革命中坚定的激进派民主领袖之一,非常讲原则,他后来担任救苦军的军事统帅,行事作风也一如既往。根本不会为一己私欲说出灭人满门的话。
但等黄毛男演员说完这一通自我介绍,张导演的手也抖了,恨不得一棒子打在这黄毛头上。
霸道冷酷?巧取豪夺?谁?卢斯恩?
卢对革命的态度,确实十分刚强激进并且坚定,为人也颇锐利洞明。
但他并不霸道,在卢士特大革命处于危险关头时,即使明知自己要受委屈,仍然甘忍受革盟一些叛徒的侮辱,最终团结了大部分人,制止了许多的军事分裂行为,推动了大革命的成功。
说他巧取豪夺,更是无稽之谈,谁不知道,卢斯恩作为大革命的二号人物,实际上的军事最高统帅,除了公共的分配和定额工资外,并无私财?
卢、林二人的爱情佳话和各种真真假野史小段子,在中国乃至各国,都流传甚广。
其中,有一个中西民间都家喻户晓的段子。
林黛玉和卢斯恩谈恋爱的时候,有一次忽然闷闷不乐。
卢斯恩问她怎么了,她不肯说。后来有朋友告诉他,说林黛玉收到中原的信,据说连中原的亲戚也知道了。说她“以千金贵体,竟配黄发蓝眼之郎”。
因为那时候。中原实际上远比卢士特富裕。黄发蓝眼,在中原人看来,这是蛮族。
卢斯恩得知,觉得自己受到了歧视。林黛玉坚持自己并无歧视。
卢斯恩却问她那为何闷闷不乐,必定是心里也这么想。二人难得起了争执。
第二天,朋友们被卢斯恩找到,悄悄询问他们黑色假发的售卖情况,那时,他当月的工资尚未发下,正身无分文,于是窘迫地向他们借钱。
最后,假发当然没有买成。卢、林重归于好。
但“卢斯恩借钱买假发”,这个笑话一度成了当时大革命期间,反动派嘲笑激进派贫穷的一个经典段子。
段子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很多人也说是胡编的。
但从这当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即使是当时的反动派也默认的一条:
卢斯恩出身富贵之家,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他将所有的家财,都用于革命,个人反而并无多少私财。
至于二人的婚约之订很晚,一直到卢随林东渡时,才有白首之盟。这倒是真的。
但是原因,历史书也写得很清楚。并且这个原因,一直是正史、野史,都当成佳话,明确写过的。
卢斯恩支持妇女走出家门参与工业生产和劳动,明确反对当时卢士特禁锢、压迫妇女的婚姻制度,他不希望与林黛玉在这样充满压迫的婚姻制度,尚未被废除之前,许下哪怕是名义上的婚姻约定。即使让林黛玉即使是在名义上人身依附于他,亦不赞同。
林黛玉也明白他的心意,二人是互相理解与支持的。
当时卢斯恩写给林黛玉的信,因此还在历史教科书的西方妇女解放史部分,占了一页小小的图册。
因此,卢士特大革命之后,在激进派的主推下,宣告实行新宪法,包括新的婚姻制度,废除旧的。在这部卢、林二人均参与编撰的宪法公布后,卢斯恩立即在新的平等的婚姻制度下,向林黛玉求婚。
林黛玉本已经答应订婚,只是忧心故国,准备东渡还乡,不知前程性命,怕耽误爱人,才忍痛拒绝。
后来,就是众所周知的卢斯恩随妻东渡。
只可惜,卢、林二人参与编撰的新宪法,其中包含在现代看来也相当先进的婚姻制度部分的这部宪法,后来在卢士特大革命后的反动潮流中,随着激进派被残酷血洗,被反动派废除了。
虽然如此,仅短短实行过一小段时间的这新婚制,仍然是世界妇女解放史上相当闪光的一页。
如果这样的革命爱侣之间,都可以用“巧取豪夺”来形容,那世上又有多少所谓真爱呢?
纯爱派张导演忧郁地想。
至于卢斯恩是艾伦一世的亲弟弟,兄弟二人相爱相杀,真名什么巴拉德的......
如果有卢士特人在此,恐怕得揪着这黄毛的脑袋,上去就是一拳!
卢斯恩确实不是这位卢士特大革命重要领袖的真名。
他少年离家,出身大贵族家庭,也是真的。卢士特人有过研究。
上一篇:[秦]穿成始皇家的崽
下一篇:横滨恶人扮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