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赏花升职/清穿之赏花吃瓜+番外(182)
“……你们这马佳氏的无脑宠娃是一脉传承吗?”
很多人脑子一下子想到这个。
不过,涉及安宁伯这个天降宠儿,他们不得不重视,但把这橡胶球翻来覆去,捏来捏去,也不像是能够拿来当寿礼的模样。
胤祉没有固作停顿,很快揭秘:“郭罗玛法幸运地找到橡胶树,还在非常热的琼地将它们种过,果然能够收割橡胶。”
“儿臣去郭罗玛法替小五小六取他们看中的橡胶时,听见橡胶树这种植物也很有兴趣,儿臣学了点外语,便和外国商人聊起了他们的地俗人情,又了解到了其他的一些植物,包括一些他们国家的食物。”
“然后,儿臣意外发现,其中一种已经引入我国,改名为红薯,引入人正是福建福州的商人陈振龙,他因见红薯可充谷食之半,又比谷物产量更高,正在推广,但因民间没有人见过这种植物,推广受限。”
“儿臣便斗胆联系陈振龙,助其一臂之力,假如当真如他所言,此乃天下之福,且郭罗玛法又派人寻那土豆、玉米,这些名字也是我们随口自己人取的,玉米现在在海外也是稀罕物,搜寻更花时间,刚刚收到不久,需等明年再种下。”
康熙这个时候开口:“可有结果?”
“终不负所托,”胤祉满脸春风,掷地有声地回答,“在陈振龙的指导下,儿臣在闽地与京外都种植红薯,若无自然灾害,红薯不调土壤,但疏松肥沃的沙土最好,在适当施土杂肥及草木灰的条件下,亩产最高至少十石,且除了薯果,薯藤薯叶也能做菜,还有其他部位也值得药用研究。”
等等——
亩产多少来着?
第89章
十石!
清朝1石=180斤。
10石≈1800斤!
在场除了纯粹不食人间烟火的,谁能不知道亩产十石代表着什么。
有人怀疑自己耳朵听错,比如庄亲王,他失态地作出掏耳朵的动作,提出质疑:“请问二阿哥,当真是十石?”
民间有言:“百亩之产,入租百石。”
很多地租百姓并不能获得其中一半,但即便按照对半租,清朝南方水稻平均亩产在两石左右,即三百五十斤上下。
又有康熙年间《江阴县志》言:“麦、菽、黍、稷亩二石。”
其他粮食亩产也差不多这个数目。
这个什么红薯一亩可产十石?他们怀疑二阿哥报错了,海外人的粮食有那么好吗?
胤祉当初得到消息时也很吃惊。
他非常相信额娘,海外有很多好东西,比如玻璃、机械钟等等,但也是头次如此震撼于海外关于民生还能如此借用。
亩产1800斤的红薯并不是实验地中的最高成绩;通常来说,春薯亩产平均在2000斤左右,夏薯1000斤左右。
红薯在京城一般只种一季,在春天播种,又叫春薯;但在丘陵山地,可以在麦类、豆类收获后栽插,夏天播种,又叫夏薯,通常为一年二熟,年亩产也等于2000斤左右;再往南的地区,有的一年四季都可种红薯,产量也不定,但只可能更多。
且额娘说了,红薯的亩产还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
多培养一点农学方面的人才,不止是种地的农民,还有专门研究农事的学家,类似于写《齐民要术》那种,比那更专精,保守估计,亩产可以超过五千斤。
甚至于更多。
假如能够真正做到让百姓衣食无忧,胤祉的心在扑腾扑腾跳,只听他回:
“确实是十石。”
给予肯定后,又道,“今年京外皇庄春季播种的红薯已有收获,本来是打算万寿节献给汗阿哥当作寿礼,但小五小六把这橡胶先抖了出来——”
胤祁胤祝当然也知道红薯很重要,但红薯主要是额娘与二哥他们的功绩,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他们与额娘一块儿参与的是橡胶,尤其是橡胶塑化,在额娘的远程监督下,一点一点制作出来的。
胤祝抿了抿唇:
“橡胶也很重要。”
胤祁忙帮他漂亮收尾:“在天下百姓都能填饱肚子以后,橡胶当然重要。”
“说得好!”开口的是裕亲王福全,他面向康熙道,“如若这红薯真如二阿哥所言,那天下人必然不会再饿肚,此乃天下之福,五阿哥六阿哥也是有福之人。”
先是牛痘,又是红薯,随意一件让人终生受益,这马佳氏怕不是祖坟冒青烟了吧?他们葬在什么风水宝地。
福全从不参与皇子争夺之事,但因上次噶尔丹的事情,让他觉得只要不是大阿哥便行,毕竟他也是皇子皇孙走过来的,现在还是亲王,也可以有自己的喜好。
只是喜好不明显而已。
福全平等地看重其他任何皇子,包括与大阿哥有竞争力的太子,也包括与大阿哥有竞争力的二阿哥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