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宋之后(36)
而于赵官家来说呢,他从井里爬上来的时候,也只有二十一岁,身边能够信任的人寥寥,吕好问就凭一手极为漂亮的道德文章出现在他眼前,成了他平衡朝堂的工具。而后也是命运使然,大浪淘沙,谁能想到建炎十一年了,最终居然是当初一心道学还主张迁都去扬州的吕好问一直在他身边呢?拨开问题看本质,只能说明吕好问是真正的有道德,愿意为了这个国家民族改变而努力,也从心里不认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非与百姓。”
这让他从一个“三条相公”成了绍宋历史上绝对无法忽略的人物,也成了赵官家半臣半长辈的存在,要不他再任性,也不会有事没事就往人家家跑,好像这就是心灵的解放一样。虽然吕好问很无奈,但你全东京问问,多少人家愿意敞开大门欢迎呢。你吕公相别不知好歹。
这边君臣共欢娱,那边父子却无言。就在同一时间,艮岳遗址与延福宫之间,赵官家赏赐给重臣的景苑重别墅中,有一处格外简朴,虽然地理位置优越占地也大,但一看就不是豪气作风,此时中秋佳节,反而有种月光的孤寒,格外诡异。
但是如果看到门楼上的“敕造郑国公赵府”,八卦之魂熊熊燃烧的东京人民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这正是当朝首相赵鼎的宅子,当初他被封为郑国公时所建,后来论功封郑王,他觉得身为首相还是要避嫌,就没让人换牌匾。巧了,前蜀国公现蜀王也是这么干的。那人叫张浚。
“咳咳”书房之中,赵鼎躺在摇椅上,听着儿子跟他念新一期的邸报,却不知是不是外间一阵秋凉,激地他咳嗽了两声。
赵汾赶紧放下邸报,服侍父亲喝了姜茶。没错,父子天性,自从老父回家闭门思过,他就回来了,看着老父鬓间白发,心中又酸又悔,却不敢让他老人家看出来,只好赔笑道:“父亲,天色不早,要不您吃点月饼,早些休息吧。”
赵鼎摇头,道:“不了,陈公辅捎口信给我,这一批进士的差事已经定下,你就是在深州的静安县为县令。你多年在我身边纪要文字,想来也有心得。别的我不担心。但你还是要谨记为民做主,既被老百姓称呼一声父母,就要肩负责任,李秀之补了起居舍人,你和他交好也不要断了。罢了,我可真是越来越唠叨了,趁着你在家,在为我读几天邸报吧。”
赵汾越加难受,却听赵鼎说:“不过自己也要准备一下,你和媳妇新婚,收拾一下自己去吧,孙儿还小,你母亲也不舍得,就留在东京。我听说昨日被梁肃来投了拜帖,想和你结伴赴任。”
“是。”赵汾一咬牙,明白瞒不过父亲,道:“但是儿婉拒了。”
“为什么?”赵鼎微微直起了腰,俨然还是那个处置万千军国大事的首相。
“梁肃,梁肃之先师是那负隅顽抗的宋奸石皋,同年们都知道,他来考试是因为他和师弟两人扶灵回了定州后,王胜将军看他不顺眼,没少刁难他们,才要出来搏名的。儿耻于和这样的人为伍。”
本以为赵鼎会批判一番,谁知他却接着问,“那范成大家里和你媳妇家算是世交,他又是个只有十四岁的,既然是要一起过黄河,你又为什么不带着他?”
赵汾硬着头皮回答道:“小范贤弟,是被安排去御营水军念邸报的,官家已经派李相公(李光)说亲,让他和张鲁王的千金订婚,我去岂不是碍事。再说儿子也是三十的人了,和他们在一块没什么话说。”
赵鼎挑眉,小子,心理素质见长啊,于是发出最后一问,“那好,前些日子我还在都省,成都通判杜岩升任为深州知州,正是你顶头上司,我听说他也邀请你一起赴宴来着,你怎么也没去?”
“因为儿不忿于他。”赵汾忽然挺直了脖子,直视父亲,道:“我知道当年杜充几乎败坏大局形同叛国,杜岩身为宋人大义灭亲,儿佩服他。但是身为人子告发父亲,就算事后不自尽谢罪,也该乡野度过一生,怎么还能没事儿人似的……..”
他话还没有说完,满身疲态的赵鼎忽然直起身来,一个耳光快准狠地扇过来,赵汾反应不及时,结结实实挨了这一下子,身子一歪,手里未来得及放下的茶碗都摔碎了,发出清脆的声音。
隔间赵夫人听着不好,赶紧敲门道:“官人,怎么了?可是汾儿又惹你生气了。”
赵鼎活动活动手腕,平静道:“没事,夫人。汾儿就要外任了,我教教他做人做官的道理。”
待听得自家夫人走远,立刻横眉冷声对儿子道:“跪下。”
赵汾这次是真来了脾气,虽然跪好,但是满脸不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