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三爷明明超强却过分谨慎[瓶邪]+番外(80)

作者:瓜仔不吃瓜

但有一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为什么要火葬。这在信奉死后入其他世界的大多数文明里,是极其违背常识的,并且贺兰县只有这一座墓用的火葬,显然说明,墓主人身份奇特。

姚卫林讲到这里便停下来,她是想听听我的看法,顺带考考我,看我是不是事前做了些准备。我沉默一会,问她墓主人的手指骨骼,其中两根是不是特别长,远远超出正常生理的长度。

姚卫林惊讶看着我,说确实如此,“你怎么知道的?文件递上去后,上头很快下命令把这事压下去,我还被警告过,在之后的文献里都不能提起这个墓。你知道为什么要火葬吗?”

我看向黑暗中的须弥山,叹了口气,“这也是我一直在追问的东西,我也不清楚。但火葬的行为,在所知的信息里显得格外特别。”

这是张家人的墓,但显然这个张家人出了点问题。

第78章 78

这个女同志对某些事格外顿感,我说去外面开个房,明天去贺兰。她大手一挥,让我在她家里住了一晚,如此放心一个陌生男人,我有些不知所措。不过联想未来她在宁夏考古界的地位,这种处事态度也能理解了。

当晚吃饭时,姚卫林提起昭武九姓,言语不再是单纯的史料描述,夹杂了很多她的个人猜测,显然,她通过研究北方文明,慢慢发掘出了一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联系。

姚卫林望向书架上的玉器摆件,那是一件仿红山文化的土玉猪龙,“我一直不明白粟特人进入中原的动机,说是历史必然,可以理解。但是当放在更具体的时代背景下,必然实在不能接受。为什么他们会主动地承担起东西文化交流这个媒介任务,尤其是848年,张议潮收复河西诸州,如果没有粟特人的加入,丝绸之路可能就此断裂。但粟特人恰恰选择了合作,使丝绸之路文化又继续发展下去,他们也借此机会,变成政教两界的热门人物。从结果来看,他们的目的只是融进中原文明,我不相信那时候有民族拥有如此豁达的观念,愿意让自身消亡,成为汉族这个词语的一部分。”

姚卫林顿了顿,喝了口水润喉,“关键是,粟特人一开始十分抗拒与外部通婚,直到后来为了巩固政界地位,不得已才派人与汉人产生姻亲联系。这种被迫的行为跟他们的目的显然又违背了。”

她这番大胆的猜测令我惊叹不已,仅仅通过考古,竟能揣摩到历史背后隐约控制的行为。但我没有办法把事实告诉她,这对她而言,可能不是好事。

人类文明的融合发展,看起来是那样自然,从聚居地出走,走进另一个文明,相互碰撞,再返回。像《出埃及记》那样,人的出走与回归,始终是本能的主动,小到离家和归乡,大到使者互派。这样的行为恰恰能体现文明本身的统一,如果有一股所谓的力量掺和,推动这一切,这无疑在否定人类文明本身。难道我能直接告诉她,那具火葬的墓主人,昭武九姓粟特人,张议潮,其实都是一个家族的人。

姚卫林看我一直沉默,停下话头,“你不说点什么吗?”

我只告诉她,“你的猜测太大胆了,我很佩服。”

姚卫林撇撇嘴,“你不想说就算了。”

第二天一早,我跟姚卫林前往贺兰县。墓里有考古价值的物品均被运进研究所,墓地早已回填,恢复成普通的耕地,此刻上面应该留着保水的小麦秆。

姚卫林说起考古回填,有些感慨,“我们只是读卡器,储存卡取出来,储存卡的外壳只是无用的历史废料。”

我笑道,“看不出来,你还蛮有人文情怀。”

姚卫林摇摇头,叹道,“墓里埋的人,在很久以前,是像你我一样的活人。”

她这话充满人情味。我常以为,一个人在某个行业待太久,熟悉各种操作方法后,慢慢会从心底冷漠。这句话,放在考古职业上更是如此,成品挖掘出后找史料分析探讨自然有趣,但前期的挖掘工作,无疑能让一个正常人失去理性。

因为墓主人身份特殊,这座墓的物件,连同骨骼都收在仓库。我看到那具黑化的骨骼遗骸时,心里开始泛酸,那只右手有奇长的二指。我已经很久没见到这样的特征了。

姚卫林带我去另一间储藏室,随葬品装在透明的隔板里,花纹富有规律,但因为文明断代,即便有人大胆猜测这是文字,也无法可取。不过我能读懂。

我向姚卫林要了纸和笔,开始照着陶罐上的文字进行翻译,内容不过简短几句。

因试长生丹,身体异化,不得已焚烧,愿灵在天安息。

姚卫林过来看了眼,问我长生丹是什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