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聊斋]我在红楼话聊斋+番外(243)

作者:玄月扶摇

他自认纵然想着为儿孙谋福,对当今陛下也是忠心耿耿,他们君臣应不相疑。

若非他大儿子贾赦突然要浪子回头,撒泼打滚求着他不要再上战场,贾代善也不会知道,原来帝王的疑心,真的是不分人的。

他把这些推测都跟老妻说了,史太君也听了一身冷汗,“这次真是多亏了赦儿。”

“不。”贾代善道,“应该是多亏了三驸马。咱们儿子什么德性,你还不知道?”

史太君想了想,也不禁点了点头,与他商议道:“那日后与傅家走礼时,是否要加厚三分?”

“大可不必,只按最平常的来就行。”贾代善脸上露出赞赏之意,“这三驸马年纪虽轻,见识却十分老道。

他自知身份尴尬,不该与朝中大臣相交过密。头一年与人走礼时,便是卡着规矩来的。

如此一来,既不断了与朝堂的联系,也没有结党之嫌。大家都可以放心与他相交,陛下也不会忌惮于他。”

贾代善越琢磨,就越觉得傅家走礼颇有深意。

可他哪里知道,傅家的礼之所以统一都薄,不过是当家人太抠,觉得送厚礼没必要而已。

各中内情,贾代善都猜不透,史太君就更不会往别处想了。

反正夫妻二人都觉得,自家长子有这么一位良师益友,足够受益终身。

“太爷说得是,咱们不能坏了人家苦心经营的布局。”

说到这里,史太君犹豫了片刻,“能不能让赦儿做个中人,替政儿引荐一番?”

贾代善皱了皱眉,“他既然和赦儿交好,必然是个不拘小节的。政儿的性子过于板正,两人怕是说不到一块去。”

可这话史太君却不赞成,“三驸马是状元郎,咱们政儿也是个会读书的,怎么会说不到一起去?”

再次听到“政儿会读书”这句话,贾代善忍不住嘴角一抽,满心无奈地叹了一声,果断转移了话题。

“政儿也老大不小了,整天待在家里死读书也不是个事。不如趁着春秋拾遗,给他补个贡生的名额,叫他到六部去做个笔帖式吧。”

——快别再吹他会读书了,赶紧让他放过“会读书”,直接入朝做官去吧。

史太君蹙眉,“不是说今年秋季,要送他回乡应试吗?”

贾代善握住老妻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以往都是我着相了,像咱们这样的人家,子弟天生就有大富贵,何必再与寒门子弟争功名?”

他情知老妻在遇到贾政的问题时,有股常人难以理解的固执,所以干脆就不在贾政身上争执。

都是老夫老妻了,这些年他多数征战在外,家里全靠老妻操持,他总不能因为子孙的事,再和老妻吵起来吧?

史太君思索了片刻,觉得丈夫说得也有道理,便点了点头,“也好,眼看珠儿也到了发蒙的年纪,再拘着政儿读书也不是个事。”

见老妻松口,贾代善暗暗松了口气,说道:“说起珠儿,瑚儿比珠儿还大两岁呢。

不如让亲家介绍一个学问好又有耐性的秀才,咱们重金礼聘了来,好给瑚儿、珠儿乃至琏儿日后发蒙?”

说到儿孙,他又想到了东府里的贾珍,“对了,还有那府里的珍儿,被他娘惯得越来越不像样了,无论是否举业,也该一并拘着读书才是。”

史太君笑道:“若是要找蒙师,太爷何必舍近求远?你那兄弟代儒,不就是个现成的举人吗?”

哪知贾代善听了连连摇头,“他不行,他不行。他那举人是怎么来的,你我还不知道吗?”

当年贾代儒也是如现今的贾政一般,屡试不第。

不过他比贾政强点,好歹考了个童生。

还是贾代善看不下去了,嘱咐史太君出了一注银子,派人到金陵知府那里,捐了一个监生的名额。

有了这个名额之后,贾代儒仿佛时来运转了,次年跟着一众秀才下场,就挂着榜尾中了个举人,自此也能被人称一声“老先生”了。

若是在外人面前提起,贾代善必然会夸赞自己这个兄弟会读书,考了举人的功名。

可若是让贾代儒给自己亲孙子启蒙,他是万万不乐意的。

“他中了举人之后,再次屡试不第,还是我动用了家里的人脉,给他弄了个县令的缺。”

说到这里,贾代善止不住地叹气,“哪知道他看起来明白,内里却实在是个糊涂虫,竟然听信当地一个贡生的谗言,把好好一个人给治死了。”

却原来,当年贾代儒谋了一个广州府的知县,当地回民颇多,他们不食猪肉,日常只以牛羊肉为食。

偏偏朝廷鼓励耕作,不许民间私自宰杀耕牛,特意颁布了律法下去。

行文到了贾代儒主政的那个县,一群回民得了消息,便凑钱弄了五十斤鲜牛肉来陈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