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22)

作者:若然晴空

木兰才知道里正家的三个儿郎,竟都如此惨烈。

里正道:“我这辈子没了儿,女儿远嫁,也不回来了,这些东西留着叫我带进土里,我老头也觉得糟践,你带去吧,你要是死在战场上,这些就当给你陪葬了。”

木兰声音干哑,“老爹,我不会死的。”

里正摇摇头,“行了,不用现在跟我说好话,年轻人,生死随你们吧。”

他看上去实在很累了,摆摆手,示意木兰离开,他自己背着手进了里屋,木兰看了看怀里的铁甲长弓和宝剑,没有得了宝物的欣喜,只有满腹沉重。

元朔二年,匈奴再袭上谷,劫掠渔阳,杀死辽西太守,掠走百姓两千余人,帝命将军卫青与将军李息,分别带兵从云中、代郡出发,两支军队互为策应,向西进攻匈奴,此次两路军合计兵力五万,卫青军中多为边军精锐,李息领兵两万,其中征发兵占据六成。

木兰带甲行军,背负长弓,腰佩长剑,这是很典型的中下层军官的装束,因军中征发兵过多,将军李息打散了各地兵丁,派遣裨将分营,其中自带甲胄和武器的兵丁在这次分配之中很自然地被划分成为底层军官,木兰有些茫然地被分配了一百多人,做了百夫长。

这一百三十多人什么地方的都有,呱呱地用方言交流,裨将把木兰提溜出来之后就吩咐她将五人划一伍,四伍为一什,然后就去别的营了。

木兰一个头两个大,起初她用河北话,百人里能听懂的实在不多,她只能用手比划了半天,才把这些人又细分出几个什长,因为不知道该怎么挑人,总之就按个高个大的挑。

这其实还是很合适的,这年头能把自己长得高大健硕的,都是家里有些本钱的,六个什长就有五个是家族世代从军,还有一个手脚脸上毛都很厚的什长,因为口音太重,反复交流了好几次,木兰也没听明白这是哪里来的野人。

野人什长自己在那儿练习了半天,终于说全乎了一句话,找到木兰,努力平着舌头道:“窝、赵破奴,带原人。”

木兰还是没明白带原是个什么地方,赵破奴又解释道:“带——太、太原人。”

木兰愣了一下,太原那片儿是这个口音吗?她听着也不像啊。

总之她听明白了,点了点头,赵破奴很高兴地走了,去和自己的二十个部下带原太原去了。

乱糟糟的分营持续了两天,等到各地的兵丁陆陆续续集合,又过了几天,将军李息召集了军中大小军官再次确认各营归属,总之就是伍长认什长,什长认百夫长,百夫长认清自己所属的千夫长,千夫长跟紧所属的校尉,木兰的千夫长是个蓄须中年,个头有些矮,名叫黄安。

黄安看起来不如别家千夫长威风,眼神总是四处飘,说一口流利的太原话,只是语气有些发怯,似乎从未当过这样大的官儿,木兰听了半晌,她感觉自己是能听懂的,不由有些沉默地看向自己手下的带原人赵破奴。

你俩的口音怎么差别这么大呢?

赵破奴十分坦然地站在那里,他压根就没听懂千夫长在呱呱啥。

第14章

这次的主将李息,是一位久在军伍的将军,他有自己的带兵方式,首先将有战斗经验的募兵整合出一支上军来,剩下的征发兵里挑选出青壮作为前锋,剩余的老弱兵丁压在后营壮壮声势。

于是木兰还没当几天百夫长,忽然发觉自己带着百十来个人,慢慢地行军到最前面去了……

李息居于军队中段,他乘坐宽敞的车马,只和身边的亲兵以及将领说话,除了每日命人往前面查看一番,只要方向没走错,他就什么都不管。

事实上行军这种事,确实没什么好管的,木兰的上官,千夫长黄安大约也只是头两天过了过统率千人的瘾头,没过多久,不知道怎么的就不折腾了,老老实实骑着马跟在后头,像根蔫了的稻子。

木兰这两年农活没少干,骑马行军再苦也没有天天弯着腰插秧浇地来得苦,她反而觉得闲下来了,有时候倒着骑马,背对风沙,跟自己身边几个什长聊天。

什长们的口音差得有些远,但各自讲慢一点也能听懂,毕竟字都是一样的,带原人赵破奴对聊天十分积极,他能听懂别人讲话,只是到自己张嘴时舌头就捋不平,木兰看他努力开口的样子实在不忍心打断他,结果没多久,她发现自己好像能听懂赵破奴说话了。

一个什长说起自己家乡的丰收,赵破奴很兴奋地呱啦呱啦好几句,木兰习以为常地仔细听了听,替他翻译道:“他说他回到太原之后,也买了五亩地,忙活了大半年,也丰收了。”

若然晴空小说推荐: